安邦:2015年10万亿新增信贷不算太宽松
从中国经济近64万亿元的规模来看,2015年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超过10万亿,并不算过分宽松的货币环境。维持中国经济从64万亿迈向70万亿,需要相应的信贷供给
2015年的货币政策仍将坚持“稳健”的基调,不过市场对于降准降息仍然充满期待。除了利率与存准率,信贷投放计划也是观察融资市场宽松与否的一个重要窗口。有消息人士最新透露,市场备受关注的央行2015年信贷额度计划已部分下发,有机构预计,全年信贷额度将增长5-10%,即10.5万亿左右。
持类似观点的不止一家。平安证券研究团队此前也表示,2015年新增规模总量将集中考虑同业拆借贷款口径调整,总额度(一般贷款+同业贷款)将比去年额度维持适当增长。预计整体大约在去年9.78万亿的信贷贷款规模上新增15%左右。该机构预计新增全口径贷款在11.5万亿左右,其中一般贷款额度大约占85%-90%,大约在10-10.5万亿左右。
从银行人民币信贷规模来看,10.5万亿的新增贷款将创下历史新高。在市场看来,信贷额度增大反映出央行仍在实施放松政策。市场人士预计,今年特别是上半年存在巨大基础货币缺口,央行必然会注入基础货币或降准(有可能差别化降准)来补充流动性。2014年的新增贷款规模9.8万亿,超出了2009年最为宽松之时,已为历史新高,2015年的10.5万亿将再破历史记录。
既然央行已定下稳健的基调,2015年的信贷规模算不算央行大放水呢?在我们看来,2015年10万亿的新增信贷规模并不算太宽松。市场如果只比较新增信贷规模,当然是逐年宽松的趋势,但问题是,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现在的GDP规模与过去已不能同日而语,从经济体量来看新增信贷变化,就会发现目前的信贷增量并不宽松。
2009年是中国信贷喷发的一年。2007年的人民币信贷规模只有3.6万亿,社会融资规模5.96万亿,对应的GDP为25.73万亿元;2008年的人民币新增信贷规模为为4.9万亿,社会融资约7万亿,对应的GDP为30万亿。在“四万亿”政策刺激下,2009年的人民币新增信贷跃增至9.6万亿,社会融资规模13.9万亿,GDP为33.5万亿。到了2013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全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当年GDP为56.88万亿元。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16.46万亿元,而2014年的GDP为63.65万亿元。
粗略估算,与2008年相比,2014年的GDP规模增加了112%,信贷规模增加了99%,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135%。如果与2009年相比,2014年中国的GDP规模增加了约90%;人民币新增信贷规模几乎持平,略增1800亿;社会融资规模增加了18.4%。GDP规模变化与信贷规模增长并不是固定的等比关系,但二者肯定是正相关关系。从前述数据来看,自从2009年信贷规模跳升之后,中国经济增长与信贷融资规模的比例关系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信贷增量对经济增量的推动“效率”似乎明显上升,用并不太多的融资增量,推动了GDP规模的持续显著上涨。对此现象,我们的解读是,这意味着规模巨大的资金存量(也可视为流动性)在中国市场流动,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增长。
从中国经济近64万亿元的规模来看,2015年新增人民币信贷规模超过10万亿,并不算过分宽松的货币环境。维持中国经济从64万亿迈向70万亿,需要相应的信贷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