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菱重卡以科技带动发展
重型汽车产业与其它产业不同,尤其是高端产品,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新世纪之初,就有业内专家清醒地指出: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卡车,中国缺少的是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高端重卡,这是2004年初华菱决定开发高端重卡时的现状。而随着华菱自信地喊出“自主品牌替代进口”的口号时,支持他们的根本恐怕还是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坚持走科技创新的思路!
在中国众多的重卡中,华菱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自主品牌。这不仅仅是因为华菱在短短4年不到的时间里,就硬生生地从一个由专用车品牌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商成功地跻身国内重卡八强,并批量出口海外,在日益激烈的重卡市场中抢下了一片天地,完成了一次令人惊叹的蜕变传奇;更因为华菱从发展之初就坚守自主发展的战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成就了一次自主品牌的飞跃式发展,成为自主品牌重卡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典范。然而当我们回顾4年来华菱的腾飞之路时,却发现在自主发展的背后,科技创新才是华菱最大的资本。
引进技术后消化吸收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其竞争力,先进的重卡能更为高效地创造价值,无论是生产厂家还是消费者对产品技术先进性都有强烈的要求,引进技术是华菱发展的第一步,某种程度而言,技术是决定一个汽车企业发展的根基,而对于华菱来说,在引进三菱技术后,使得这个根基变得十分坚固。
“2004年华菱什么条件都没有,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生产资格,就有一个想法,发展自主品牌替代进口。”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如这样描述当时造华菱重卡时的窘境。但华菱引进技术的同时并没有受制于人,而是注重消化吸收,并结合中国道路的特点积极大胆地进行创新,从一开始就牢牢把握住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要做自主品牌。毋庸置疑,当时华菱的技术力量薄弱,业内不少专家都对华菱的创新能力表示怀疑。然而华菱却通过引进国内外汽车专家、派遣技术骨干到国外考察学习等有效措施,在短短的3年内,华菱的自主创新就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不仅获得了驾驶室、车架总成、车桥等多项技术专利,还开发出了以国内第一款右舵底盘为代表的新产品,迅速地完善了华菱的产品系列。
华菱之所以敢第一步就介入中高端市场这个“雷区”,就是因为其坚持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策略。华菱在每款车的开发上,都应用符合用户需求和市场导向的新技术。本着积极响应市场进行产品改进和切实为用户着想的研发理念,华菱把掌握的先进科技和技术实力不断体现到产品中,使用户拥有了更完美的驾乘体验,使产品拥有了良好的口碑。
自主创新的成果
自主创新难度最大的是总成。正是由于建立了重卡零部件配套体系,才使华菱重卡自主开发成为可能。华菱的底盘是在三菱技术平台上进行自主开发,如变截面大梁等关键部件的开发等,2/3继承了三菱技术,1/3由华菱自主开发;车身和电器、电路系统,则主要依靠自主开发,如自主知识产权驾驶室的开发等;通过几年努力,华菱重卡高端产品的国产化率达到60%以上,而进入2008年,华菱更是实现了自己的车桥梦。华菱自主车桥,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通过加强前轴、加宽截面,使前轴承载能力大大增强。驱动桥采用铸钢样式桥壳加大钢板的厚度,增强整桥的承载力。现在的华菱车桥车间采用高精度三维坐标测量版对车桥各总成零部件进行严格检验,确保配套产品的质量及装配工艺要求。如驱动桥总成采用磨合试验对驱动桥总成进行传动、噪声、温度、密封等方面的检测,确保每一根驱动桥总成的装配质量;前轴总成装配线可生产右驾ABS及自动调整等多种类型前轴,装配过程经质量部门的严格把关,确保安全性、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