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江西的旅游业名片
游艇产业,作为中国经济自由化下的朝阳产业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期待。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游艇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发展不具规模,尤其是在内陆省份的江西,规模、活跃性以及地理位置与现有沿海城市仍存在差距。如何发展游艇产业是江西在发展整体经济时值得思考的问题。为此,本刊就内陆城市发展游艇经济问题分别采访了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江西分会秘书长彭利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会理事长杨新发、江西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曹元坤。
游艇产业将给江西发展带来三大影响
本刊:游艇常被称之为“伏在黄金水道上的商机”、“城市的名片”,您认为游艇产业的进驻将会给江西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麻智辉:我认为,游艇产业的进入将给江西经济的发展带来三大影响。
首先,将促进江西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经济效益。游艇制造业不仅对江西甚至对中国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从整个国际上来看它的发展速度都是非常快的,游艇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商船的发展速度,因此游艇经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
江西近几年发展开放型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出口额不断增长,增长速度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全国第二位。如果江西省造船这块有较大发展的话,很有可能成为全省对外出口中重要的一项,而且很有可能占据较大的比例,使江西对外出口迈向一个比较高的台阶。
其次,扩大就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游艇业被称为“继后汽车时代的消费巨人”,是兼具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长链产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
它的兴起将带动上下游一大批相关产业,并逐步形成完整的“游艇研究与设计———游艇制造与配套———游艇销售———俱乐部休闲旅游———游艇维护保养———游艇支持辅助”产业链。游艇产业以游艇作为支柱,游艇因此成为游艇产业的核心产品。而相关的发动机、零配件、拖车、附件、安全设备以及附属消费品则构成游艇的互补品,游艇设计与游艇制造工业以及由提供发动机、零配件、拖车、附件、安全设备以及附属消费品生产的产业则成为其配套产业。
入选世界十大动感之都的南昌有着得天独厚的巨大优势,城内城外湖泊众多,为发展游艇休闲业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环境。游艇业的兴起还将带动金融、保险、餐饮、旅游、交通、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的发展,为社会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提升江西制造业水平,形成一个新的产业支柱。先进制造业是南昌乃至江西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以开发区、工业区为主战场,吸引一大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大、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符合环保要求的工业重大项目落户南昌、落户江西,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是江西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应有之意。
江西游艇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江西整个制造业的协作配套水平,实现产业集群化、经济板块化发展,提高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游艇技术的进步可以促使江西制造业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型制造业,培育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全面推进制造业技术进步。可以预言,游艇业将很有可能成为江西省第七大支柱产业。
本刊:今年,随着国家采取出口退税、征收出口关税、扩大禁止加工贸易范围、重点控制“二高一资”商品和低附加值商品出口政策的重大调整,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美国等发达国家又启动了对中国商品政策性补贴等专项调查,我国的外贸出口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式。上述政策的实施是否会制约江西游艇工业的发展?
麻智辉:出口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我认为,我国这些出口政策的变化对江西的影响主要是“两高”产品,即高耗能、高资源产品,其最终目的是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据去年统计,它影响了我们60%—70%的出口额,导致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水泥、钢铁等的出口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反过来说,它对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游艇产业来说,影响不但不大反而会是个机遇。目前,江西省高附加值的产业相对来说比较少,国家对这块的出口实行的是鼓励政策。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国家政策的变动不仅不会制约江西省游艇业的发展,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发展。
本刊:在游艇产业方面,江西省有没有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法规?
麻智辉:近年来,游艇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效益引起国内诸多省市的关注,从最北端的辽宁大连到天津、青岛、上海、苏州、杭州,再到厦门,最后一直到珠三角的珠海、广州等地,各地方政府都在高度重视、规划游艇产业的发展,纷纷出台发展规划。
游艇产业在江西还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随着今年3月江西罗伊尔游艇工业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才有了江西惟一一家专业游艇生产企业。江西的游艇制造还处在摸索、规划阶段,因此,江西省尚未出台针对游艇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划,这就给游艇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随着游艇产业在江西省的不断发展、不断成熟,我认为南昌市政府、江西省政府会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江西具有发展游艇产业的独特优势
本刊:对于游艇,相信我国一般民众了解不深,但在欧美、澳洲、香港等国家及地区,游艇早已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据统计,全球每年的游艇经济收入超过500亿美元,世界发达国家每171人就拥有一条游艇,而对于拥有18000公里海岸线的中国,其游艇的市场需求又该如何定义?
曹元坤:游艇是海洋文明的产物,从功能上来说,游艇不仅可以作为水上运动和私人休闲的空间,而且可以作为良好的商务平台。
目前,我国游艇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大连、青岛等地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游艇工业在我国没有市场需求。相反,中国将成为游艇消费的一个巨大市场。据我了解,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已超过或接近3000美元,广州、上海、杭州等许多城市已达到6000—8000美元,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消费游艇业的启动期。另一方面,我国拥有6500多个大小岛屿和24800个湖泊,“水上市场”惊人,这将成为游艇工业发展的优势资源。
本刊:拥有一艘私人游艇已成为富豪、名人新一代财富评比的标准。据市场调查,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游艇经济开始萌芽。那么相对于福建、上海、深圳等沿海发达城市,在南昌打造游艇制造业,其优势何在?差异又何在?
曹元坤:南昌虽然属于内陆城市,但具有发展游艇制造业比较突出的优势。首先,南昌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地处长江中下游,濒临鄱阳湖西南岸,是惟一一个和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三个三角洲(区)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是京九、浙赣铁路的交汇点,也是京九线上惟一的省会城市,可谓承东启西、沟通南北。从投资环境上看,南昌拥有各类工业园区12家,其中国家级工业园区2家,这些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为先进制造企业的入驻提供了优越的配套硬件环境;在资源上,南昌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及其它各种成本资源。此外,从南昌去年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其人均GDP已经达到3000美元。同时,南昌所拥有的丰富的河流、湖泊资源,也为游艇消费提供了可能。
但与沿海城市相比,不可否认差异还很大,主要突出为缺乏前、后续产业链配套。另一方面,政府尚未出台游艇产业发展相关的规划和政策,给游艇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刊:游艇工业作为先进制造业,落户南昌以来已经受到江西省领导的高度重视。随着江西“3010”重大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您怎么看待游艇产业在江西的发展前景?
曹元坤:我个人还是比较看好游艇产业在江西的发展前景的,而且在南昌已经有专业的游艇生产企业落户,这将开创江西游艇产业的先河,为江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目前,中国游艇生产企业大部分是出口海外,因此,游艇生产企业落户南昌很有可能成为江西省的出口主打产品。随着省政府“3010”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游艇企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促成南昌形成繁荣、宏大的游艇产业群,给江西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巨大的契机。
我国游艇消费市场将不断增大
本刊:11年前,当第一届中国国际游艇展在上海拉开序幕时,面对造价几十万美元,甚至上百万美元的游艇,人们流露出惊异和猎奇的眼光。现今,已有捷足先登者持币选购自己中意的游艇了。中国国际游艇展示也已成为我国游艇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和普通百姓的关注。我国游艇工业是从何时起步的、现状如何?
杨新发:我国船艇工业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为了适应高速水运和旅游业的发展,沿海地区陆续成长起一批专门为水上旅游、高速航运、消防救生和巡逻缉私等提供水上装备的船艇企业,由此形成了我国游艇工业的雏形。由于多方面原因,其前期水平比较低,市场也基本上限于国内,仅有少量出口。到1995年,其出口额也仅只有405万美元。
目前,我国已有船艇企业260多家,年产各类玻璃钢、铝合金等材质的各型船艇近20万余艘,其中17万余艘供出口(其中包括橡皮艇等),年创汇已超过7000万美元,形势喜人。游艇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辽宁、湖南、湖北、上海、海南、江西等沿海、沿江地区,有全民企业、私人企业、外商独资和合资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各地都涌现出一批较有知名度的企业。
本刊:游艇已成为户外有氧运动、水上娱乐的工具,随着我国游艇经济逐步走向成熟,您认为我国游艇经济发展具备哪些要素条件以及我国游艇消费经济的发展趋势?
杨新发:游艇经济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游艇作为下游产品,会对大量上游产业及配套服务形成拉动,包括游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使用、维护保养、修理、管理、旅游、餐饮、酒店等。虽然私人游艇产业在全球的年产值不足400亿美元,但是隐藏在其身后的配套和延伸产业的经济总量却要大得多,可以这样说,“游艇产业带动的将是一条黄金产业链”。
随着交通部颁布了《关于游艇管理的规定》,意味着中国的江河湖海将全面向私人开放;中国海事局开始对通过正规游艇驾校培训合格的学员颁发“游艇私人驾照”;国防科工委制定的包括游艇在内的船舶建造许可证制度的规定,使游艇制造将严格按国家规范标准进行。此外,对高档奢侈品征收高消费税的政策,游艇用户在建立和谐社会中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系列政策的制定无疑将使我国游艇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明朗化,而且解决了一系列管理问题。在西方国家,游艇的管理就像管私车,游艇主人在本国的沿海海域可任意航行。但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游艇管理法规,法规中只有“商务船只”而没有“私人游艇”的概念。在中国购买游艇所需的手续也比较复杂。游艇驾照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游艇驾驶培训、发照、考核等环节都没有明晰管理。而现在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且私人游艇驾照持有者渐成规模,各地游艇俱乐部悄然增多,这一新兴产业将进入高速发展期。目前,国内开展游艇俱乐部的地区基本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尤其以长三角、珠三角和北方渤海湾为众。
本刊:请问您如何看待我国游艇工业的发展前景?
杨新发:在国外,游艇和车都属于基本的消费品,因为在西方,亲近自然、享受的生活是他们提倡的生活方式。由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社会各界对船艇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可以说,市场巨大,前景看好。
首先是水上旅游和水上运动。据相关统计,中国境内一共有大小湖泊2.48万多个、大小岛屿6500多个,海岸线总长1.8万多公里,水景旅游和水上运动的发展前景相当好。你看普吉岛,经过15年开发,就能成为一个旅游胜地,每年接待480万游客,收入30亿美元。相比较桂林沱江、三峡人工湖、浙江舟山、海南三亚、江西鄱阳湖在水域条件方面一点都不差,关键在于开发。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出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水上旅游和健身娱乐运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将会受到更多人的钟爱。近几年,国内水上旅游项目开发方兴未艾,一批又一批大型水上旅游项目接连上马,这些无疑都为船艇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其次是私家游艇市场正在兴起。近几年,国内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和一些跨国公司管理人员在实现了汽车消费的同时,着眼于购置私家游艇的人越来越多。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54家规模不等的游艇俱乐部。
三是巨大的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仅游艇消费一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的销售额都在200亿美元以上。此外,由于游艇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可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特别是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在整个国际游艇市场理应为我国船艇工业争得一定份额。
从产业的角度讲,我认为游艇产业是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最佳结合。我相信,游艇产业在创意设计、制造修理、娱乐文化等一系列产业链上将为中国提供2000亿元的GDP和100多万的就业机会。事实上,游艇产业已经引起了全国拥有景观水系资源的17个省市的关注,现有50多个城市正在规划本地景观水系资源的开发,玩水的环境正在改善。喜好水上运动和游览观光的人群随着国家颁发的带薪度假制度的推行而热衷起来,这将推进我国游艇经济健康发展。
要从四大方面加强和完善
本刊:游艇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它如何在走向经济多元化的南昌占据一席之地?
彭利军:新兴产业的特征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附加值高、技术层次高;市场潜力大、产业关联度强;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度低;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表现在产品的种类、性能、质量、成本、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均非原有技术所能相比的。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游艇工业企业要在南昌这个正在走向经济多元化的城市夺得一席之地,可以说是难易并兼。首先要坚持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加快自主技术的创新,打造强势品牌效益,从而成为龙头企业。其次,充分发挥江西低成本及人才优势,抢占先机,以其自身的生产化、知识化、信息化、专业化和服务化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建立形成游艇研发生产和产业化配套基地。
本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船艇分会曾对中国的游艇业发展进行评估后认为,目前还存在制约我国游艇业发展的三大空白环节:一是消费意识;二是后勤保障;三是法规管理。在一片游艇经济热中,我们是否也需要做一些冷静的思考?
彭利军:确实,虽然游艇已经进入了我国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的休闲娱乐生活之中,但是这个群体对游艇还不是很了解,它并不像汽车这样的高档消费品一样能够被直观的感受。因此,游艇要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人们的消费意识还有待加强。游艇产业对环境的依存度较大,河岸条件、航道情况、码头设施及陆域情况都会对游艇建造和出口产生重大影响。而据调查表明,针对游艇专用码头、游艇航道和水域、游艇的维修和驾驶保障等的配套政策法规目前还十分稀缺,这些都是中国游艇产业发展有待完善的地方。
本刊:您认为要加快发展江西游艇产业还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彭利军:我认为游艇业作为一个密集型的产业,无论是土地供给、码头的修建、公路的开通,还是游艇上的配套,甚至排泄物问题都需要相关政府机构的通力支持和配合。因此,就目前游艇在江西的发展形势来看,首先要加快制订和出台江西游艇业发展规划,把游艇业作为南昌市乃至江西省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如果规模达得到,江西不妨组建行业性游艇协会,可以以一个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协调全省游艇业发展,促进技术、管理及材料、设备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与国际游艇市场建立贸易关系和外销渠道,为生产厂家提供出口方便;协调销售政策,建立行业规定,保障生产厂商利益,避免恶性竞争;向政府主管部门就游艇生产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其次,要尽快出台加快江西造船业的发展扶持政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游艇工业园区,在用地、厂房、设备、码头配套等方面给予优惠考虑,协调各商业银行加大对游艇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专项费用用于扶持游艇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申报专利、商标、认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