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投资理财>> 理财通道>> 正文

需要谨慎对待投资理财

人民财经网  2015-05-18 05:53:06 阅读:
核心提示:

  投资者与银行双方各执一词,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为此,记者对理财专家刘彦斌进行了电话采访。刘彦斌现任北京市理财规划师协会会长、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刘彦斌认为,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大同小异,商业运作差异化不明显,这也是国内理财市场不成熟的表现。各大银行要想在这类同质化竞争中更胜一筹非常困难,渠道有限是重要因素之一。刘彦斌指出信息披露不透明以及收取管理费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两道槛。他认为在销售理财产品方面,银行所起的就是一个中间贩子的作用,适合推出中低风险的产品,而高风险的产品则应该由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做。民生银行于2007年10月份发行的一款名为“港基直通车”的QDII产品在美国市场以及大陆股市低迷的双重拖累下触碰到50%的亏损线,这是全球股市风暴下国内第一单投资海外股票市场的QDII产品被迫清盘。而且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决不会是最后一个”。其实不仅是民生银行一家。自去年开始高调出海的银行系、基金系QDII大都在全球市场的动荡中遭受重大损失。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的QDII业务中,境外投资顾问合作机构扮演重要角色,内地机构对模拟投资组合的及时性、公正性等缺乏考核手段,这种QDII操作模式令人担忧。

  关于外界因“收益门”现象质疑银行能力甚至是刻意欺骗的有关舆论,作为第三方,刘彦斌表示:银行也希望理财产品能够产生可观的利润,以培养更多的固定客户群体。因此银行不存在欺骗行为,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误导,即在兜售理财产品的过程中过分宣传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而对存在的风险轻描淡写,从而导致大多数消费者形成一种观念上的误区,以为预期最高收益率就是最终收益率。有的客户看到预期最高收益率就认为是最终收益率,甚至不仔细看合同就购买了产品,以至于到最后兑现产品时,当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收益率甚至血本无归时,投资者就会认为被银行欺骗了;另外一方面就是老百姓太过于信任银行,因为“银行是国家的”,把钱交给银行就等于交给国家,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谈到这里,刘彦斌说这又涉及到关于投资者教育和金融知识传播的问题。当市场不发生问题和风险的时候,对投资者宣传注意产品风险等知识,投资者通常会漫不经心或较难接受;只有当风险发生后,再对投资者讲这些,他们才能听得进去。赔钱的过程也就是投资者一个交学费的过程,只有投资失败了,投资者才能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当然”,他补充道:“投资者以及我国的理财市场从幼稚到成熟都将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我们不能苛求他们一步到位。”

  当被要求给广大投资者提点建议的时候,刘彦斌依然是那番广大投资者都耳熟能详而又苦口婆心的话:“其实钱和人一样都需要休息。当行情不好的时候不妨让你的钱休息一下,有时候休息也是一种投资。如果把2006年、2007年称作是‘有产年’的话,那么2008年就是‘保产年’,千万不要把‘保产’变成‘流产’。”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