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企改革难点之始终
国有企业怎么改,往哪里改?国内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通过产权改革和管理改革,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产权关系、法人治理结构和资产管理体制等,使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更好地发挥主体和主导的作用;另一种则认为,国有企业天生低效率,应从竞争性领域退出,让位于非公有企业。从该书的主题思想来看,显然是属于第一种观点。
陶友之的这本著作,可说是总结的率先尝试。
怎样进行总结,有着多种角度。陶友之抓住“难点”进行研究,这既是一个特色,也是一种创新。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中,确实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唐僧取经有“九九八十一难”之说,国企改革何止这些。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一个最大的难点。单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中,该书就分别列出了“六大难点”和“十大难点”。其他每一项改革中,也都列出了许多难点。抓住难点研究,其意义在于:
因为进行难点研究,能最真实地记下国企改革走过的历程。国企改革,从扩权让利开始,其中经历经济责任制、利改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的改革,到后来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无不充满着各种矛盾和困难。国企改革是从各种困难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抓住困难进行研究,就能真实地记下国企改革这一轨迹。
因为进行难点研究,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透过各种困难的表面现象,深入改革的内层进行本质特征的研究,这样的研究,才能提高总体研究上的深度。
因为进行难点研究,最能具有规律性的认识。抓住对国企改革难点研究,一个难点,就是一个局部,亦是一个现象,解剖一个难点,亦即认识了一个局部,积众多局部的认识,就形成了对改革规律性的认识。
因为进行难点研究,最能引起人们珍惜改革成果。国企改革历经30年,30年近乎一代人的工作。国企改革中的实践者和理论探索者因为身在其中,当知国企改革的成果来之不易;而不身在其中者,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身在其中的这代人将会逐渐逝去,而后来之人未经国企改革实践,可说是不知国企改革之艰辛、成果来之的不易。
对国企改革难点的认识,虽在不断深化,但至今不仅尚有许多难点未被认识,而且特别是如何破难,还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办法。该书的出版,不是研究的结束,而是继续研究的开始。我们还须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