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润滑油搭载航天加速器
近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踏上奔月旅程,作为此次“嫦娥一号”润滑服务的提供者,长城润滑油的名字注定将与中国的航天科技联系在一起。而搭载了“航天加速器”的润滑油技术对民用市场的开拓无疑也会起到极大的加速效应。日前在京举办的“航天润滑技术发展研讨会”已经充分预见到了这一点。
会上,长城润滑油副总经理赵江表示:对航天润滑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规划,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将进一步推动长城润滑油以航天科技研发为龙头的科研开发体系的健全,夯实长城润滑油以科技和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即将全面展开的国际化战略奠定基础。”
航天科技已成为一个国家企业实力提升的引擎之一。长城润滑油即是受益者之一。
2007年2月8日,首批以“SINOPEC”作为商标的长城润滑油产品在中国正式下线;2007年6月,“SINOPEC”润滑油在新加坡正式下线生产,从产品的国际化销售到生产的国际化,长城润滑油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而这背后,以“航天科技”为背书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实力,是其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
据长城润滑油技术专家张春辉介绍,在航天器上使用的润滑油产品也许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汽车上,但航天润滑油代表了一种我们目前可以达到的物理和自然环境的极限,比如航天器发射时瞬间超过2000度的高温、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航天器两面温差巨大,这就要求润滑油必须具备优异的润滑性能和摩擦特性;极佳的粘温性、高温安定性、低温流动性能;强抗氧化性;绝好的稳定性;具有良好的生物惰性;优异的热和化学稳定性能,优异的抗化学介质特性;较低的挥发性;抗燃烧性能等。
通过对这种极限状态下润滑油工作状态的研究,长城润滑油掌握了最尖端的基础油运用及合成配方的核心技术。
张春辉说,“润滑油的核心技术都是一样的。”由于航天润滑油和民用润滑油从原理上相同,都是为设备提供润滑、降温、密封等功能,长城润滑油将大量在进行航天油研发中所掌握的基础技术通过转换应用到民用油当中。
比如航天润滑油在高温差环境下的“超高粘温性能润滑技术”,应用到了车用油技术的开发中,使长城润滑油的车用润滑油在零下40度的低温、零上50度的高温环境中都可保证机器正常启动,发挥稳定的润滑性能。再比如用于航天专用油的酰胺一步法生产技术用于车用轮毂脂的制造,使长城润滑油的车用轮毂脂通过了8万公里的行车检验,大大高于一般润滑脂3万公里的标准。
航天科技不仅保证了产品的品质,而且实现了产品的技术领先和差异化,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立于有利地位。在国内,长城润滑油的品牌忠诚度已超过美孚、嘉实多等国际品牌,据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估,其品牌价值在1998年仅为1.5亿元,到2007年已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