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媒评论欧盟与日本签署「欧日经济伙伴协定」(EPA)
综整奥媒标淮报、信使报、萨尔斯堡日报及维也纳日报本(107)年7月18日有关欧盟与日本签署「欧日经济伙伴协定」(EPA)之评论。重点如后。
「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完成签署,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形成:欧盟日本于本年7月17日完成签署欧日经济伙伴协定(EU-Japan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EPA),此为欧盟历来规模最大之贸易协定,亦是当前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日本与欧盟共有6亿人口,并佔全球GDP之30%及全球贸易之40%,另欧日双边贸易额为1,300亿欧元,日本为中国大陆之后欧盟第2大亚洲贸易伙伴,约有74,000家欧盟厂商将产品出口至日本。欧日EPA降税范围涵盖99%之欧盟自日本进口货品及94%日本自欧盟进口货品,过渡期后将可使欧盟企业节省约10亿欧元关税成本,其中日本向欧盟开放农产品等市场,例如15年后日本对欧盟猪肉产品课徵之进口关税将由40%调降至9%;欧盟则将对日本开放汽车市场,8年过渡期后汽车关税将自10%降为零。另产品输入许可程序将会简化,例如日本车辆未来将不用受到额外安全检测,即可在欧盟上路。欧盟执委会主席Jean-Claude Juncker于签署欧日EPA后表示,此为欧盟参与世界贸易之一里程碑及历史性之一刻,并于联合声明指出,此为一自由、公平及以规则为基础之协定。双方盼协定能于2019年3月底,即在英国脱欧前生效。
奥地利各方对日欧EPA之评论:日本输往奥地利产品中有25%为车辆产品,电子机械及器具则为奥国第2大进口产品,2017年奥地利自日本进口额为13.8亿欧元,出口额则达7.6亿欧元。奥地利工商总会(WKO)会长Harald Mahrer指出,日欧EPA将为奥地利之出口带来机会,使奥中小企业获益;奥数位经济部长Margarete Schramböck则认为欧日EPA将进一步促进奥国就业及经济;新奥地利与自由论坛党(NEOS)之欧洲议会议员评论,欧日EPA为一均衡之新世代贸易协定。维也纳劳工工会(Arbeiterkammer Wien)会长Renate Anderl则批评该协定就业、健康及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另有经济学家指出市场自由化恐使饮用水价格升高。
欧盟持续推动与各国洽签自由贸易协定:欧盟当前之策略是和更多国家洽签大规模之贸易协定,且欧盟执委会正致力推动各双边贸易协定,继欧韩自由贸易签署后,已分别完成和新加坡、加拿大及日本完之由贸易协定谈判,另和澳洲、纽西兰、智利、墨西哥、南锥共合体(Mercosur)等国之贸易协定谈判正进行中。当川普对各国愈不友善,转往与他国合作愈显得重要。过去之贸易协定仅针对部分货品调降关税及推动部分领域合作,而新世代之贸易协定涵盖之范围及规模更广。
川普保护主义促使日欧排除困难加速谈判:奥媒指出,欧日双方之贸易形成互补,未来日本将对欧盟提供高端电子产品,欧盟则将以便宜价格提供葡萄酒、麵粉、起士等农产品,另双方在消费者保护及各项规范上具相同水淮。欧盟预估未来协定生效后,将会使加工食品对日出口成长3倍,使欧盟食品业者成为最大获益者。面对外来竞争压力日本国内经济相对受到政府较高程度之保护,例如日本农业受政府高补贴,金融业亦在日本受到管制,水供应、铁路等则为公营事业或由半国营公司掌握,故日本农民、药品及投资企业等产业代表皆曾提出高度反对,反全球化人士亦批评将影响日本就业市场,因为在欧盟许多国家之薪资水淮低于日本,将使日本低薪族群受衝击。另在法规合作上,欧日双方在谈判中检视并排除各非关税障碍,惟非营利组织Attac认为,企业之游说于此过程中介入过深。富士通研究中心经济学家Martin Schulz指出,退出TPP之川普无疑是促进欧日EPA谈判进展之动力,日欧EPA在历经4年无实质进展之对话后,双方在最后半年之密集谈判达成协议,且欧日EPA先保留欧盟与加拿大「全面经济贸易协定」(CETA)中之棘手议题,之后才将就投资保护及争端解决等进行谈判。
贸易协定并非促进贸易协定唯一因素,德专家预估欧日EPA带来之效益与欧韩FTA相当:奥媒评论,「更多贸易往来」不只将创造赢家,亦将使竞争更为激烈而挤压国内部分企业生存空间及带来失业,欧盟有三分之二之贸易量源自会员国间贸易往来,相对于和非欧盟国家之贸易,会员国间贸易显得更重要。欧日EPA之效益究竟如何,从2011年生效之欧韩FTA可看出端倪。欧韩FTA使欧盟输往南韩之汽车、机械及其他货品显著增加,2017年之对韩国出口相较2010年成长77.8%,自韩进口额之涨幅相对较低,有助于削减对韩贸易赤字;然而影响贸易量之因素仍有许多,例如汇率变动亦应纳入考量。自2010年韩圈对欧元升值15%,使欧洲汽车及机械对韩国消费者来说更为便宜;相对来说,同期间欧盟对日本(37.5%)及台湾(21%)之出口涨幅则明显较小;另欧盟对中国大陆之出口成长(74.6%)除受人民币升值影响,陆经济近年来成长快速亦为一重要因素。整体来说欧盟自欧韩FTA中之获利高于韩国,惟各产业及各会员国受益程度不同,汽车农业出口成长较显著,然而此皆非高附加价值之产业,倘以「淨利」来看,实际获益并不高;欧韩FTA使奥地利平均每人国民所得上升12欧元,在德国及法国则分别增加19欧元及10欧元,欧盟GDP则平均上升0.4%,具慕尼黑IFO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Gabriel Felbermayr预估,欧日EPA带来之效益与欧韩FTA之效益差异不大。
日本及中国大陆是否能取代美国对欧盟重要性令人质疑:对于欧盟来说,日本和中国大陆之重要性正在上升,惟是否能取代美国之重要性令人质疑。以贸易量来看,2017年欧对美出口额为3,760亿欧元,对中国大陆和日本出口额仅分别为1,980亿欧元及600亿欧元,更不用说中国大陆还有市场封闭、强制技术移转、智财侵权、对外资不公平待遇、钢铁产能过剩、补贴等问题,且陆9.3%之平均关税远高于美国(4.8%)及欧盟(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