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市场>> 正文

渔旅融合的增长引擎

人民财经网  2025-09-29 09:55:52 阅读:
核心提示:

 

  渔船在海雾中缓缓出港,拖网入海的那一刻,旅游与渔业这两条本不相干的曲线开始在同一海域相交。霞浦的实践证明,当地渔船在合规取得“涉旅船舶证”后承接环岛游、海钓与随船体验,既没有背离渔业的主业场景,也没有生硬拼接旅游的消费链条,而是把“生产过程”本身变成可售卖的体验产品。游客跟着渔民下网、拉网、分拣渔获,完成了对海洋生产的一次沉浸式理解,这种体验式供给天然具备稀缺性与教育性。

  增长的证据并不抽象。霞浦县上半年接待游客581.86万人次,同比增长32.64%,旅游总收入60.51亿元,同比增长33.16%。这背后是“渔旅融合”带来的供给扩容与需求扩容的同频共振:供给侧把单一的捕捞场景重构为“出海—分拣—代加工—堂食—民宿”的链路;需求侧则用短视频与社交媒体完成“从看到到想要”的转化闭环。数据给了一个朴素的答案:当海鲜不仅仅是餐桌上的菜、更是旅途中参与过的劳动成果时,人均消费与复购意愿都会被显著抬升。

  渔业端的“硬核”同样支撑了文旅的“软性”。霞浦年海洋捕捞量达70590吨,年水产品产量超50万吨,渔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这样的资源与产能,使得“第一口鲜”不再只是广告语,而是可以通过“清晨出海—午后上岸—傍晚代加工”被验证的真实承诺。对游客来说,这是一种几乎零时间差的供给;对商家而言,这是锁定客单价与评价口碑的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增长不仅来自“量”,更来自“质”。船上分拣、岸上代工、民宿餐桌的连贯体验,把传统B2B的渔获流通拆解为多个可售卖的C端节点:一次随船位、一次代加工、一套餐桌故事,甚至是一张“自己捕到的梭子蟹”的照片授权。这种细颗粒度的商业化,让原本薄利的初级水产有了多重溢价层。

  从县域经济视角看,“渔旅融合”的乘数效应已经显形:捕捞—运输—冷链—餐饮—民宿—文创—交通的联动,使得每增加1元的随船体验收入,可能在配套业态引发2—3元的消费溢出。下一步的关键在于制度化与标准化:一是把“涉旅船舶”的作业规范、保险机制、紧急处置预案固化为地方标准;二是建立“体验师资库”,让“海上向导”具备基本的讲解、科普与安全管理能力,把增长从偶然复制成必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