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频道>> 国内市场>> 正文

海上体验的产品方法论

人民财经网  2025-09-29 09:57:30 阅读:
核心提示:

 

  如果把一次“随船出海”当成产品,起点是“拉网前的期待”。游客在码头登船之前,究竟在期待什么?是未知的海况、是手握渔获的成就、还是朋友圈里一条“我真的下网了”的叙事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在做用户画像与需求分层:家庭客重视安全与稳妥,年轻客需要可分享的高光瞬间,老年客则偏好舒适与讲解。于是,同一条船可以拆解为多种SKU:日出档、亲子档、海钓档、科普档,不同时段不同线路,进而分层定价。

  产品的第二要素是“可见的价值”。随船体验的高光时刻要被设计出来——比如“下网前给每人分一枚标记浮球”“拉网后的第一筐由游客合力搬上甲板”“在甲板设立‘今日之星’拍照区”。这不是“作秀”,而是把生产流程的节拍点转译为可被感知的价值节点。哪怕当天渔获一般,体验的满意度也不会轻易崩塌,因为“参与”本身已经完成了价值交付。

  第三要素是“从海到餐”的闭环。文章提到,不少游客会把渔获拿到餐厅代加工,这其实构成了体验延伸的黄金2小时:在等待上菜的时间里,门店可以提供“渔获身份证”(产地、捕捞时间、船名),配套“本地吃法四选一”的小册子,甚至开设“剥皮皮虾挑战”。把等待变成内容,把上菜变成仪式,餐饮客单价与评价稳定性都会提升。

  第四要素是“二次传播的设计”。海上风大、甲板湿滑,游客很难拍到清晰照片,这会让社交传播打折。解决方案不是劝退拍照,而是提供“摄影位与摄影时刻”:船长在固定时间点把船开到合适光位,向导用对讲机提示“开拍”,并在甲板设置稳固的支架供临时固定手机。返程后,门店用Airdrop或二维码投递精选短视频模板,消费者只需替换片段即可生成完整vlog。

  最后一个要素是“风险反脆弱”。海况不稳、渔获不佳、个别游客晕船,都是高频变量。可将“海况差”转化为“风浪课堂”“甲板操作演示”“渔具讲解”“码头市集替代线路”;把“渔获少”转化为“补偿式代加工券”“指定海鲜升级”;把“晕船”转化为“舒缓包+靠岸拍摄点”的备用体验。产品不是追求完美无缺,而是把不确定性预设为体验的一部分,让“不完美”也能带来满意。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