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财经频道>> 金融信息>> 正文

把智力作为资本运作

人民财经网  2015-03-04 15:08:57 阅读:
核心提示:

  在上实集团的网站上,蔡来兴在董事长致辞里有这样的话:“上实集团在角色定位上实现从实业家到‘资本家’、‘集成商’的转换,在经营方式上实现从产品经营到资产经营、知识经营的跨越。”

  知识经营,对于蔡来兴来说,这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这个经营方式的变革不是到此为止,下一步还会有个大的变革,就是知识的经济。我们在工业化这个阶段里面,重点是搞资产和资本的运作,现在我们要超前,做什么?做知识的生产、知识的经营,把智力作为一种资本来运作。下一步呢,我们会在这个方向发展。”蔡来兴如是说。

  同济大学毕业的蔡来兴,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家。他入主上实集团后实施的变革与决策,正是基于平时对宏观经济的研究判断。多年来,他不仅保留了这种学习研究宏观经济的习惯,还撰写出版了多部经济学著作。

  在香港遭遇金融风暴前夕,蔡来兴研究了香港产业结构后发现房地产业存在大量泡沫,没有盲目进入,使集团在金融风暴之初避免了重大损失。他主持上实集团工作后,首先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入手,组织力量对资产经营进行深入研究,并对现代跨国公司成长轨迹作了系统考察,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基础上进行具体的企业决策。

  上实集团前15年主要以生产经营为主。蔡来兴上任后对上实的经营方式进行重大调整,着力探索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新路,打通境内外资本市场,10多年来培育了上实控股、上实发展和上实联合等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现为7家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大股东),先后参与10多家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上市运作,成为上海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蔡来兴敏锐洞察和把握当时的历史性趋势,战略先见地认为知识经营作为知识经济在经营特点上的一个显著标志,将成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模式,并通过知识的资本化过程、知识的价值运动来推动企业经营活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蔡来兴迅速推动上海实业转入以知识经营为特征的第三次创业阶段,实施观念、产业、机制、机构和人才“全面转型”新战略。

  在产业转型方面,蔡来兴提出三个层次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现有产业,逐步淘汰非核心业务。目前,集团产业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已形成生物医药、房地产、国际经贸三大核心产业,并切入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等领域,奠定了新一轮发展的业务战略布局。集团生物医药产业初具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最具综合实力的医药集团之一。集团整合房地产优势资源,打响“上实地产”品牌,现已跻身国内前列。在2006年和2007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评价中,上实地产两次名列“成长性TOP10”第一位、“规模性TOP10”从第三位升至第二位。

  在上实集团运作的多个重大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总投资达13亿美元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该项目聚集了上实集团和另外4家上海大型企业集团的产业、资本、人才、管理等资源,体现了上实以知识经营为主导,将“生产、资产和知识”三种经营方式相结合的新思路。

  蔡来兴出任董事长以来,集团通过经营创新步入超常规发展的轨道,实现了起飞、做大并逐步做强的战略目标。集团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成为上海在海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综合实力在各省市“窗口公司”中名列前茅,净资产从1995年31.05亿港元增加至2007年504亿港元,累计增幅达1525.81%,相当于12年间再造15个当年的上实。

  香港的“红色旋风”

  在香港经济界,上实集团无人不晓,它既拥有上海在香港的“老字号”南洋烟草、天厨、永发,又拥有1996年就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363(上实控股,联交所上市代号),屡屡刮起“红色旋风”。

  面对媒体,蔡来兴早就豪言:“上实的目标是要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型‘红筹股’。”

  如此的底气十足,其实是顺理成章的过程。

  上实集团在香港的经历颇具传奇:1981年开始的头15年,上实由“一包香烟”、“一本挂历”、“一袋味精”起步,走过了单一生产经营的前期创业起步阶段。

  香港回归前夕,以上实控股1996年5月在香港成功上市为标志,上实集团开始了资本经营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10年起飞阶段。2005年起,集团又瞄准具有集成商特色的创新型企业和上海标志性现代跨国公司的目标蓝图,开始了以知识经营为主导、“三个经营”结合的新10年做强的创业历程。上实控股依托上海产业优势、借力香港资本市场实现超常规发展。

  上实集团自诞生之日起就留下了上海与香港的双重烙印,“根植香江、服务沪港”是集团长期以来坚持不懈的宗旨。上实集团正是在服务两地经济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的。香港,成为上实集团每一次华丽跨越的辉煌舞台。

  在香港经济最需要稳定、香港资本市场最需要中资企业发挥活力的时候,1996年5月,上实集团将香港及内地优质业务联合组建上实控股并在联交所成功上市,开创整合香港与内地资产组建红筹股上市的先河。此后上实又多次重大注资,在香港掀起了“红筹旋风”,成为集团拓展国际资本市场的里程碑。

  集团还展开了一系列重大资本运作和融资活动,推动上实医药科技在香港创业板首批上市及几年后的私有化,推动联华超市、中芯国际等在港上市,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了活力。

  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上实集团在港的南烟、永发、天厨等企业没有一家迁出香港,并继续追加投资,仅南洋烟草就新增投资8.45亿港元。

  更令蔡来兴骄傲的是,上实集团还成为联姻沪港经济的桥梁。在上海经济发展最需要外资的时候,在上海国有企业改革最需要突破的时候,在上海急需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时候,上实集团充当了重要角色。

  集团打通海内外资本市场通道,为上海和内地经济建设筹资达350亿元,成为上海利用外资的重要渠道。在实践中,上实摸索出了利用香港国际资本和国外先进管理体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路子,光明乳业、青春宝、联华超市、东方商厦、上海家化等一大批企业发展成为内地同行业的排头兵。此外,集团还大量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上海急需发展的产业。

  集团出资5000万元建立了“上海实业高级人力资源开发基金”,协助安排上海专业人员赴港培训,同时招聘香港及海外专业人士到上海工作。由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集团共同建立的香港上海国际人才交流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在香港地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的窗口。

  上实集团在促进香港的公益事业和社会稳定方面也是不遗余力。近年来集团多次赞助香港文艺、康乐等公益活动。在港人的视线里,这个来自内地的本土企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打造“集成商”跨国公司

  “可以说,上实的发展历程就是创新与集成的历史。”蔡来兴如此概括。简单的一句总结,却道出了上实集团数十年的奋斗轨迹。

  作为上海最大的海外企业集团,上实集团已成为上海在海外的一张“名片”,它的成长和崛起,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缩影、一个范例。

  2007年7月18日,在复旦管理学国际论坛上,蔡来兴作了一个题为《运用集成商的创新理念,探索走出去的新路》的报告。在这段并不太长的演讲中,蔡来兴说出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走出去?

  蔡来兴的观点很明确:“我国不少大企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无论资本还是技术,都是引进的多、出去的少。解决之道就是大胆走向世界。”

  蔡来兴坚信,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从世界的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客观要求,“我相信,到2020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的经济强国,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我相信它一定会造就一批在国际上积极参与竞争的、有效配置国际资源的、有重大话语权的现代跨国大企业。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不能待在家里,要走出国门,这是我们建设经济强国的一个支柱。”

  走出去,对于目前的中国企业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蔡来兴和他的上实集团用实力证明了这条走出去的路:不但可行,而且光明。

  谈到上实集团的做法,蔡来兴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中国企业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属于小舢板,经不起大风浪,怎么办?不妨通过整合,形成新的优势,变成一艘巨轮。”

  蔡来兴认为,“集成”的道路是走出去比较好的形式,这个项目让中国企业看到了巨大的商机。“要培养走出去的大集团,要大集团领军,组成一个联合舰队,中国走出去必须要这样做”。

  2005年的初夏,中国上海实业集团投资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正式启动。这不但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也是中国对俄罗斯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该项目投资额超过13亿美元,总建筑面积为100多万平方米,商务区建筑面积为40万平方米,将在圣彼得堡市郊区的沼泽空地上兴建一座被当地居民称为“中国城”的现代化卫星城,其中包括居民住宅区、商业区以及社会公用设施。卫星城可供3.5万人居住,并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目前,该项目正式进入大规模开发新阶段。据了解,项目的建筑工程和装修工作将于2009年6月结束。

  “波罗的海明珠”项目的顺利启动,是上实集团“集成商”战略的成功实例。“通过集成商的方式整合成新的优势。”蔡来兴如是说,“什么叫集成商?它一定要充分利用跨国公司集成经营的各种理念。它必须在全球范围里有效配置各种资源,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最终追求集成效应和价值链价值的最大化。不止追求一点,而要追求价值链整个价值的最大化。我们把这些企业叫做集成商,中国企业要走这条路才能走出去。”

  在蔡来兴看来,走出去还只是一个起步,怎么走得好,才是题中之义。蔡来兴表示,集团将顺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瞄准集成商的战略定位,积极启动以知识经营为核心,产品、资本、知识“三个经营”相结合的第三次创业,实现做强的目标。

  为了打造“国际经贸集成商”,上实集团大力整合现有国际经贸资源,建立和完善全球营销网络,致力于打造专业从事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国际经贸集成商”。目前,上实集团在美国、南美、日本、澳大利亚、南非、汉堡、俄罗斯等地的9个海外总部,不是上海实业集团的“私家码头”,而是上海企业共同进军国际市场的“公共码头”。

  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力量越来越受到瞩目,蔡来兴正带领着上实集团成为这其中耀眼的一分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