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盐县吹响知识产权保护“集结号”
编者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进程加快,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运用和保护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在第八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我们走进浙江海盐县,共享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给海盐经济社会带来的全面发展。
营造知识产权良好氛围
上个世纪80年代,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现代城镇企业体制改革的帷幕。今天,这个以轻纺、服装、标准紧固件等传统产业为主导产业县,又在以创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工作,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据悉,今年1—4月,全县申请专利数已经达到了150多件。
“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和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生活必须重视的问题。”浙江省海盐县科技局副局长王洁说,“海盐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她表示,海盐县科技局将继续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是什么促使海盐取得如此实质性的成效呢?记者从海盐县科技局了解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知识产权必然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制高点。为了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全县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该县加强了知识产权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海盐县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知识产权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县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确立沟通协调机制,各成员单位也落实了相应职责。同时按照《浙江省区域知识产权创建与示范工作实施意见》的精神,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体系建设,加大各级专利示范企业的培育力度,培育1—2个具有知识产权优势镇。
“我们还建立科技联络员制度,实现政策和企业的‘零距离’接触。”科技局的同志还告诉记者,建立科技联络员是督促并教育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法律规定,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企业专利技术标准化工作,积极开展品牌和商标试点示范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从今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处理发生在海盐县辖区内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和专利违法案件。”海盐县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郑少强自豪的告诉记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和专利技术产品的增多,专利侵权案件也随之而来,2007年海盐县就发生两起。
“以前遇到专利侵权案件时,我们只能进行调解,现在则能进行查处了,这解决了县级没有执法资格的问题。”郑少强说,专利作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海盐县科技局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建立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同时,通过加强网络体系的建设和协作配合,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及时组织重大案件的联合查处监督工作,通过开展综合治理,维护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创新知识产权共享机制
“专利在鼓励自主创新,保护产权同时,也公开了创新成果,如何在保护的同时以战略的眼光来运作好知识产权,是我们要面临的新的课题。”王洁的一席话在友邦的发展历程上得到了佐证。浙江友邦集成吊顶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发厨卫电器集成吊顶,产品2004—2007年4年间共申请相关专利100多件,产品投放市场后,有近百家企业仿制生产。2005年底以来,在县科技局的帮助下,友邦公司委托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就嘉兴市内两家企业侵权问题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提起诉讼,并取得胜诉。2007年下半年,在县科技局的积极推动下,友邦公司联合行业内30多家企业发起成立了嘉兴市集成吊顶协会,探索了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机制,从而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与氛围。该公司董事长时沈祥告诉记者,友邦建立的知识产权共享机制,显示的是海盐人的“大气如海,纯朴似盐”的博大胸襟。
这场运动辐射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本土企业,外商投资的企业也“席卷”其中。据了解,在海盐县所申请的专利中,外商投资企业的比例比较低,企业的核心技术一般在国外,所以专利的申请主体不在海盐,这造成了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专利量非常少,这也是目前限制外资企业申请专利的主要瓶颈。浙江荣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浙江来宝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等海外12家外商投资企业齐聚一堂,共话知识产权的保护。“如何保护企业的注册商标?”、“如何申请专利保护?”,针对这些问题,他们一致认为要积极加强对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研究,加强和专业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合作,对跨地域的产品及时申请中国的知识产权,通过行政处理或司法途径来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知识产权是什么?”、“知识产权怎样运作?”、“知识产权怎样维护”,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注入到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了。用知识产权捍卫发展,用知识和智力赢得竞争的企业,必将成为海盐未来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