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社会责任让企业基业常青
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事实上,除了传统产业,我们公司已经进入自然资源开发、高科技、金融等领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企联副会长、果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果喜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果喜集团总部位于江西余江,其经营范围具体包括工艺美术品、化工合成材料、高科技电机、高档保健酒、酒店旅游、房地产经营与开发、矿产开发与经营等行业领域,是江西省出口创汇重点骨干企业。早在1983年,张果喜的个人资产就已达3000万美元,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公开的亿万富翁。至今,他仍雄踞中国富豪榜上,被喻为中国企业家里的常青树。
“创业难,守业更难。”张果喜认为,企业要做到基业常青,必须时刻保持积极创新的心理状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实,提高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职工队伍,在巩固既有品牌和市场的同时,开拓新的产品和市场。
“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富于变化的时代,必须迅速拿出适应变化的举措和行动,今天的核心竞争力也许就是明天应对被淘汰的能力,所以必须站在市场和科技的前沿,拿出世界最为领先的产品。”张果喜说。
“企业家只有遵纪守法、自我约束,同时做好‘他律’和‘自律’,企业才能健康发展、常盛不衰。”张果喜说,“要富得早还要永不倒,企业家就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骄不躁,永远执著地去追求,对企业和社会负起应有的责任。”
张果喜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巨大的环境资源代价,除各级政府领导之外,企业家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并一起努力改变我国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
张果喜特别强调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年来,他坚持“厂富不忘社会忧”的办厂宗旨,积极资助社会兴办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政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事业。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企业利润刚达到100万元时就向县立重点中学捐款22万元兴建了一栋科学楼,并陆续捐资兴建了“果喜大桥”、“果喜大道”、县电视塔、福利院等,积极资助抗洪救灾、烛光工程,累计捐款达数千万元。为发挥木雕“龙头”企业的作用,他还拿出百万余元扶持地方发展木雕产业,并先后举办了“雕刻技工学校”、“残疾人雕刻技术培训班”,为社会培养工艺美术人才2万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