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财经频道>> 行业信息>> 正文

央企重组尚存三大问题

人民财经网  2016-01-06 08:13:02 阅读:
核心提示:

  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了解到,近年,国资委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对重组的中央企业进行广泛深入地调研后,公布了《中央企业重组报告》。《报告》认为,中央企业的重组基本上达到国资改革的目标,初步体现了出资人的职责,使国有资本运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仍然尚存三大问题。

  一是有些企业的重组没有充分反映出资人利益和企业利益。

  在国资委倡导中央企业必须进入行业前三名的压力下牞一些管理层担心自己的企业被国资委边缘化,就走向了资产重组的历程。“管理层投靠大山”的迹象很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反映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出资人利益和企业利益,更确切地说反映了管理层的利益。中央企业的重组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企业之间管理层谈判的砝码。

  二是有些资源重组没有达到优化目标。

  有部分中央企业重组只是规模的扩张,和企业的运营还是存在两张皮的现象。重组过程只是履行了产权的划转,没有实质的资产重组和实现管理链条和资源的有效整合,没有达到预期有效协同的目标。

  三是企业重组后相关的政策没有及时跟上。

  比如管理企业大集团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把“世界500强”的营业收入作为标准,那么可以“捆绑”很多。企业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内容是具有通过市场手段占领该行业全球资源的能力。这既是中央企业整合的方向,也是国资委资源集聚和集中、培育大企业集团的标准。明确了以上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应该通过对所属的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发现一批管理人才,集聚和集中国有资源,并且有效整合,构架一些大企业、大集团,进而达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目标。

  课题组提出,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国资委应该规划并主导中央企业的整合。

  《报告》研究表明,中煤集团、中国医药集团、中国铁路工程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单位通过重组整合和输入优秀的管理文化,强化了集团公司的战略执行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这些企业的重组整合基本上走在其他企业的前面。

  《报告》总结了央企重组的成功经验:一是国资委的有效推动是重组成功的前提。二是总体上反映了大带小、强扶弱的特点。三是重组比较成功、效果比较好的企业牞基本上是重组前被重组企业陷入困境和管理层退休的企业。这些企业容易在人事安排、战略规划和组织结构上服从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整合能力比较强,能够有力地与集团公司达到有效协同。四是重组比较成功的企业都具有一个比较强的法定代表人、管理团队和整合机构,加快了重组的进程。五是这些企业的重组基本上是竞争行业的重组,重组的经济动力和市场敏感性较强,存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客观压力,同时具有担心被国资委边缘化的内在压力。六是有效的手段是重组成功的保证。国资委通过建立一些必要的经济手段(比如业绩考核)、行政手段(比如干部任免制度)和法律手段(通过出台相关的管理法规)来强化重组整合的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报告》建议:中央企业的重组应该以国家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为出发点;通过制度安排来推进国有资产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保证中央企业整合的效果;在中央企业重组流程设计中充分反映国有资本出资人的权益。国资委加强重组的过程控制,明确重组目标是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重组创造价值;成立资产重组委员会和产业研究院;构建专业化的托管公司。

  据了解,到2010年,央企将由目前的157家重组为80—100家,每年至少要重组16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产品与服务 | 法律声明 | 隐私保护 | 招聘信息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人民经济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2024 finance-people.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961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85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园华清嘉园13号楼
服务咨询QQ:601346133    36351310 投稿邮箱:3932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