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零部件的出路在于技术创造
中国零部件制造除了有强大优势和新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外,由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牞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价格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产品档次上讲,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就目前行业技术创新的状况而言,我们仍停留在量的扩张上,缺乏质的飞跃。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能力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同国际品牌间的竞争力不足。现阶段还是主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工作大多停留在模仿设计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颇为鲜见,产品也徘徊在中低档上。大多数产品并不具备核心技术,附加值不高。
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生产规模迅速扩张,产量急剧增加。因此,业界迫切需要确立核心竞争力,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而这需要企业从以下方面进行变革:
———集中力量联合攻关。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体制优势,在行业协会和有关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下,集中全行业的科研力量,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的联合攻关。同时要明确各地区、各企业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错位互补,以避免产业同类化。我国不少企业,在实践中经历了从资本投入、设备引进、注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这些阶段,近年来已逐渐意识到知识经济和科技开发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行动,但我们的企业规模不大,必须凝聚力量,走联合攻关之路。
———市场定位很重要。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出口基本集中在亚洲、欧洲、北美。而在传统的汽车制造强国,如美国、德国等国家,我国的产品也占有一席之地且增长速度较快。我国汽车零部件之所以能够进军欧洲,关键在于定位准确,适应了国外汽车产业物美价廉的采购要求。尽管我们生产的汽车零部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我国汽车设备企业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上还是提高很快的。
———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在产品研发上,日本公司非常注重调研客户的需求。首先,他们要了解客户在想什么,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并积极搜索客户反馈的任何信息;然后,再进行产品的开发和制造;最后,把客户需要的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同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只有遵循这样的原则,才能成功地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价值”。顾客所追求的满意有时也会因人而异。但是,为了尽可能地满足更多客户、让大部分客户满意,这就要求生产者一定要把顾客的需求变为商品。如湖南江滨公司,每年都由公司经理层及销售、生产部门的干部组成行动小组,组织开展一系列顾客走访及满意度调查活动,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所以产品的开发,未必就是一味追求高精尖的技术,只要是能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就是客户满意产品。
———抓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要有效地引进国外汽车制造技术,并有效的得到消化吸收,提高国内的自主研发,真正变“制造”为“创造”。上个世纪6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与中国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一样,以其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占领低端市场。进入70年代后,日本产生了自己的系列品牌,推出了大量的“创造”,才逐步进入“制造”的最高境界,打破了“美国制造”独霸天下的格局。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的经济总量及对外贸易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中国的综合国力已大大提高,下一步就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