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投脱欧对中国大陆经济直接影响有限,外贸料略承压
英国于6月24日公投脱离欧盟,全球市场大幅震盪,中国大陆专家与主要外媒就英国「脱欧」对中国大陆在贸易、投资、人民币、金融市场等方面造成的长短期影响进行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认为,英国脱欧将是一个漫长的法律过程,中国大陆在英国投资和在欧盟投资的大方向不会受到根本动摇。英国和欧盟存在继续维持双赢贸易关系的可能,双方可能寻求重新签订一系列协议,英国也可能退出里斯本协议,但英国不会选择退出共同市场,双方存在继续维持原有贸易格局的可能,将为中国大陆对英国和欧盟贸易的稳定提供基础。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表示,英国退欧对中国大陆经济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对全球经济的衝击无法避免。陆英双边贸易只佔大陆总贸易额的2%,但英国退欧将对欧盟(中国大陆的最大出口市场)以及世界的需求与信心产生负面影响,中国大陆本已趋弱的外贸出口很难在近期得到提振,预计英国与欧盟在2019到2020年以前将不会达成任何新的贸易协定。
中国大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英国自由贸易倾向长期以来明显强于众多欧洲大陆国家,但在欧盟僵化的决策机制下,英国无法改变欧盟的市场保护主义倾向,脱离欧盟后象徵「中国製造」产品进入英国市场的障碍或将降低。
路透社的分析认为,对于远在亚洲的中国大陆而言,实体经济所受影响整体不大,但外贸料略承受压力。
彭博社认为,英国脱欧製造大量输家,但最大的赢家为中国大陆。长期方面,英国脱欧符合大陆的政经利益,英国渴望在欧盟之外达成更好的双边贸易协定,可让英国和大陆在某些方面走得更近。目前,英国不能随意进行商贸协定谈判,且大陆已经表示愿意并能够与其他国家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而欧盟有更多相互衝突的内部利益要协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目前中国大陆对欧盟投资并不完全依赖英国市场,大陆对法国、德国也形成较为通畅的投资管道,德国可以继续在欧盟内部扮演英国的角色,为相关贸易和投资自由鼓吹与呼吁。中国大陆把英国视为跳板的投资策略要改变,但是针对英国本土的投资仍可以继续发展,英国原来依靠欧盟多,现在依靠中国大陆更多,双方关系可能更为紧密。
张连起表示,近年来英国已成为中国大陆在欧盟各国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大陆公司在英国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逾130亿美元,英国资产贬值将使投资英国房地产的大陆公司面临亏损。此外,投资者将对计划中的包括正在讨论中的欣克利角核电站、高速公路以及金融服务领域的一些项目感到紧张。脱欧后,英国的市场进入和服务贸易优势将不复存在。
连平认为,未来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会受影响,以前预期伦敦离岸中心地位将为欧洲最强,以后法兰克福、卢森堡、苏黎世等欧洲大陆城市的活跃度可能随之提高,人民币离岸业务在欧洲可能会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前景。
向松祚认为,英国为确保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对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的支持,未来将提供人民币以及中国大陆金融机构更好的环境和支持,以确保与法兰克福、巴黎等争夺人民币业务。
路透社认为,虽然英国脱欧不可避免将提升中国大陆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的不确定性,但人民币汇率应不会大幅贬值。脱欧公投过程中,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由于市场避险情绪陡增迅速狂泻,创2016年1月8日以来的市场新低,后有所反弹。机构投机可能是人民币贬值主因,不宜过度看空人民币。人民币汇率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波动还是较小,汇率反弹亦显示市场对人民币仍有信心。而从供需来看,英国脱欧还可能在未来提振国际市场对人民币资产的需求;从中长期看,或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助力。
向松祚认为,对于英国脱欧,通常市场会过度反应,中国大陆市场的震盪更多属于全球市场波动的传递效应,本身受到的影响更多为间接性,预计在一个星期内将平息。
连平认为,脱欧的市场效应将是一个长期发酵、释放的过程,但短期震盪很快就会逐渐收敛,全球金融市场对中国大陆的影响不大。不过,英镑和欧元的地位近期将受到削弱,英国的离去象徵欧盟和欧元都失去一支强大的经济支撑力量,全球市场现在开始担心2016年是否会出现新一轮的欧债或欧元的危机,这在短期内会给全球以及中国大;坴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梅新育则认为,短期内,英国脱欧带来的心理衝击仍将显著衝击人们对欧元前景的预期,进而在一定时期内利空欧元汇率,对于以欧元计价的中国大陆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都将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就长期市场效应而言,弱势的欧元和英镑反有可能会加强全球市场对人民币的强势和稳定的认知。
张连起则认为,退欧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动盪将对中国大陆造成衝击,短期动盪将主要反映在汇率市场,英镑贬值将会给新兴市场货币带来下行压力,亦包括人民币;新一轮的全球金融动盪可能导致中国大陆资本帐户开放和金融自由化进程进一步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