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汽车产业重组征程
上海汽车集团与跃进汽车集团近年在人民大会堂的成功签约,让被媒体热炒了大半年的两家重组案尘埃落定。按照上汽与跃进签署的全面合作协议,跃进集团下属的汽车业务将全面融入上汽。其中的整车及紧密零部件资产将进入上汽集团控股的上海汽车,其他零部件及服务贸易资产将进入上汽与跃进合资成立的东华公司;上海汽车将出资20.95亿元购买跃进整车和紧密零部件资产,跃进将持有上海汽车3.2亿股股份和东华公司25%股权。显然,上汽南汽重组是成功的,它昭示了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就此发生了改变。
意义深远
近年,在上汽集团为上海车展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集团董事长胡茂元突然脱稿讲话,向南汽发出联合呼吁,使在场媒体猝不及防,都深感意外。自然,胡茂元的呼吁立即成为整个车展期间最抢眼的新闻。此后,真真假假的“新闻”扑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公众还没有见到南汽的公开回应,王浩良的手就已紧紧地和胡茂元握在了一起。
对于双方的联合成功,无论媒体还是业内人士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事件的主角之一、跃进集团董事长王浩良称其是“一座矗立在中国汽车工业创新发展历程上新的里程碑,一艘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起锚、坚定不移驶向远洋的巨轮,一轮立于高山之巅、光芒四射、蓬勃向上的朝日”,是“中国汽车工业振兴图强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刻”,表明南汽一方对联合的心悦诚服。而汽车专家张耀东则认为,这桩中国汽车业最大的重组案,不管从产业的角度还是从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中国汽车业都具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将对中国汽车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汽车市场,在过去的五年中平均有25%左右的增长速度,而目前全球平均的增长速度只有4%左右,正由于此,眼下我国的汽车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并且很多年产只有几万辆规模的生产企业还活得不错。但是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说,汽车产业本身是一个规模经济产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它的成本竞争力才能够反映出来。未来随着汽车增长速度的降低,很多小企业生存会越来越困难,要想生存,企业未来的兼并重组不可避免。从这次上南合作可以看出,经过未来3到5年的发展,上南很可能成为跻身全球十强的大企业集团,因为它在合并以后整体的产量会接近200万,到“十一五”末将会超过250万辆的规模,很可能会冲击到全球汽车集团十强的规模,这对于中国的汽车产业立足全球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同时也对未来的汽车重组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大势所趋
显然,企业之间联合重组是大势所趋,只是时间不同而已,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构架就是几个企业集团,但到底是目前我国现有的几大集团,还是有更新生的力量起来?现在还不好说,但无疑这个趋势是必然的。张耀东表示,惟一希望避免的是几年以后很多自主品牌不是以简单地拉郎配式的1+1起来的,而是真正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联合重组发展壮大,这样形成的几个大集团才能真正做强。如果像现在这么特别散的情况,每家自主品牌的企业都出口几千台、几万台到海外市场竞争,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形象都会被拉低。事实上,2007年所有的例子包括所有的“碰撞门”事件、技术抄袭现象,都是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负分,中国实际在海外做了很多负分,如果这些单打独斗的企业联合起来团结在几个大企业集团下共同去开拓,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
当然,由于中国的汽车企业有它的特殊性,比如它的所有制不同,有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又有中央企业,也有地方企业,真正大规模的联合重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次上海和南汽的合作因为二者都是地方国有企业,两个地方的领导同意了再加上国资委同意了就可以联合。这次上汽、南汽的合作是一次兼并,但实际是并购活动,通过股份转换的形式来实行这种联合。如果一汽要和地方联合就有很多问题,牵扯到央企和地方企业的问题,这有待于下一步汽车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一旦改造成功,下一步联合或者并购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