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EMBA人文盛典聚焦商业环境中的道德与法治
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复旦大学EMBA、复旦人文智慧课堂承办的“艺沁人文 笃志商道”2019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将聚焦“新时代,商科教育的人文公式”,引导大家思考商业社会的行走之道,完成一场对人文精神的深度讨论,共同探讨商科教育融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建立新时代商科教育的标杆。

从历史的角度看,其实现代商业文明的源头是伦理观念,是道德与法治,从而激发商业精神,发展出持续而稳定的商业繁荣。另一方面,历史上的经济危机、金融海啸与大萧条的背后,都存在着商业道德与法治建设的问题,是商业精神缺失的后果之一。
先让我们回到16-17世纪,在中国与欧洲的大陆上,一种新的商业精神正在勃发。
晚明商业与贾道
明清之际,处于“四民”之末的商人阶层缔造了中国社会一度的商业繁荣。而在背后起重要推动作用的,恰恰是被称之为“贾道”的伦理观念。明清之际的商人大多原是儒生,“弃儒就贾”后便不自觉地把儒家的义利观念带入商业活动,渐渐有意识地生发出作为“道统”之一的“贾道”。
王阳明讲“四民异业而同道”的时代,说的就是商业活动被纳入“正统”、经商也被视为“正道”的年代。正是带着经商也是“弘道”的信念,明清之际的儒商不仅有着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事业心,还乐于承担一切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如编族谱、建宗祠、设义庄、疏通河道、开路修桥、建书院寺庙等,甚至连属于士的阶层所做的文化事业如整理文献和刊行丛书也乐此不疲。儒商的种种义举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政府的褒奖,在“若有德业,则为铭文”的感召下,他们愈发看重自己的名德。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
大约在相同的时间段里,欧洲经历了宗教改革。世俗世界的兴盛伴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了商业社会的崛起。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正是在加尔文宗诸派宗教伦理孕育的资本主义商业精神的感召下,大量的清教徒投身商业活动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赚取了“第一桶金”。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可称之为禁欲主义天职观,即从事商业活动不再是低贱的行为,而是符合上帝要求、为上帝劳作的天职。
欧洲清教徒的“天职观”,之所以能塑造一种商业精神,是因为能够将一个商业经济行为与某种社会公认的道德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让商业行为、经济利益与社会公益、道德价值形成良性的互动。经商,是光荣的,且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从而由内而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商贾们,为了荣誉、为了职责,而重拾商业。
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商业环境
随着历史的推移,我们似乎慢慢遗忘了商业文明中道德与法治的古老传统。但是,当我们再一次遇到整体商业趋势衰退的时候,又能从历史的经验中获得哪些启迪呢?
且听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立行为您解读:商业环境中的道德与法治

赵立行,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外国法律史、欧洲中世纪史的研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复旦学报》等国内一流期刊上发表三十多篇学术论文。著有《商人阶层的形成与西欧社会转型》一书,对中外商业文明的形成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教学和研究成就获得国内外多种奖励。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中国外法史学会理事,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理事。
欲知答案,敬请关注2019 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
本届人文盛典嘉宾包括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监事长滕俊杰、知名投资人卓福民、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赵立行、复旦大学哲学院教授郑召利、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卢大儒,将分别从文化创新赋能下的商业想象和实践、投资与艺术人生的纠缠、商业环境中的道德与法治、商业行为的“工具理性”问题、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思考五个角度出发进行演讲。
9月7日,欢迎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