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世煜——“艺海缀珠 国际书画名家”专题报道

查世煜(笔名:墨情)男,1945年出生,湖北大冶市人,研究生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一级书法师,牛津艺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北京宝延轩书画院院士,中国网教中心客座教授,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艺术品收藏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他先后被国家文化部、中国书画研究院等单位授予“世界名人艺术名家”、“中华艺术骄子”、“当代丹青大师”、“中国书画艺术家百佳”、“中国美术百杰”、“中华金奖艺术名家”、“ 翰墨中国艺术名家”、“中国书画领军人物”等七十多个荣誉称号。

查世煜作品赏析
他自幼酷爱书画,五岁开始从师学习,有很好的书画传统功底。他的一生以绘画为主,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是当代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他的书法如其为人,格调高雅,劲健流畅,端庄而又飘逸,为书法爱好者所喜爱并享有盛誉。在绘画上,80年代以前,他主攻油画,之后改为画中国画。其作品韵致高雅,意蕴悠长,自成一格,表现出古今结合和中西结合的画味,使中国的传统山水、花鸟画增添了浓郁的现代气息。他又极为注重写实,多为写生作品,尤其擅长画大幅山水,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为更多的人普遍接受,不仅深受国内美术爱好者的喜爱,并流传到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影响甚大。被藏家认定为是极具收藏潜力的实力派书画家。然而,更令人敬仰的,是他的为人和修养,他知识渊博,谦虚勤奋,淡泊名利,修养性好,使人敬佩。

查世煜作品赏析
他的书画频频入选参加中外重要美术大展,并荣获一项项大奖。他所创作的“万山红遍”、“源远流长” 、“层林尽染”、“故乡情”、“依山傍水” 、“牧牛春水古木间”、“古城风光”、“春水帆船古榕下”、“瑞雪迎春”、“河畔古屋”、“小桥流水人家”、“江山清晓”、“山村春色”、“群峰竞秀”、“江南小镇”、“金秋神韵” 、“水村清幽” 、“晨光山色” 、等七十二幅作品获全国金奖、中国传世金奖、翰墨中国金奖、“盛世中华”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一等奖、国际优秀作品奖及各类高规格的奖励,被录入《中国传世书画鉴赏》、《翰墨中国》、《共和国的辉煌》等一百多种权威画册,以及《世界名人录》、《中华名人大典》等名典,并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大红袍专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他的书画润格:国画作品为每平方尺180000元,书法作品为每平尺80000元。

查世煜作品赏析
查世煜访谈摘录:翰墨丹青绘春秋
雨后的初夏,在一个彩虹泛起的早晨,记者和查世煜老先生一见如故,不知不觉竟聊了7个多小时。他那豪爽、浪漫、率性和谦和的性格无不感染我。他正直、坚韧、恬淡、笃定而又执着,有着一种天生的文人气质,外表看来波澜不惊,内心却充满奋斗的蓬勃活力。

查世煜作品赏析
挥毫水墨清华
查老年逾古稀,自幼酷爱书画,有很好的书画功底。他笑称自己今日的成就,离不开昔日的“童子功”。他说,这要感谢他的父亲,他父亲是当地名人,文章、书法、绘画样样精通。父亲在他5岁时教他练习书法,6岁时学画画。开始有点被强迫,后来有了兴趣,甚至通宵达旦地练习都不觉得累,经常是父亲催他休息。即便在他大学期间,赶上文化大革命,他却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自己用墨香建造的世外桃源,怡然自得。

查世煜作品赏析
山水无言,画有意。在查世煜先生的书画创作中,他总在问自己,世间的山水到底在不在他心里?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经历贫瘠岁月和人生考验中,他的心扉历来是敞开来面向自然的。在他的创作室,挂满了各个时期的画作,你一走进去,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明丽的独特山水世界,让人流连忘返。在绘画中,他不仅如痴如醉地以秀美的线条写山画水,更将自己对山水灵韵的切身感悟汇集于心,凝聚于笔端,赋予山水以灵气,赐予草木以精神。他胸有千山万壑,笔有鬼斧神工,那坚韧峭拔的高山,蜿蜒出没的清泉,变幻明灭的云烟,姿态各异的树木,都是他对山水内心世界的体现。元人主张“作画贵有古意”,意思是重气韵、讲骨法、追求自然神妙的艺术效果。他秉承了这一特点,让广大爱画藏画者痴迷不已’.

查世煜作品赏析
实情写意诗韵
看查老的画,你想着明天就要出门,世外的山水多么美好。但是你更相信,出门根本找不到这样的世界和风景。只有你静心静气用心去攀登,方可抵达内心的美景与美好。中国画非比西方画,西方画是用来看的,而中国画是用来读的。你看的是画,其实读的是内心,一个画家关于一个艺术世界的唯美与感悟,是一代代画家对绘画之美的攀登与追求。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山水画面前,查老知道,他面临的,像北宋范宽的名画《溪山行旅图》一样艰难而富有挑战。他只有拿起笔,继日以追。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这是李白的《寻雍尊师隐居》。查世煜先生钟情李白的山水诗,走入他的世界,仿佛进入一幅幅壮美的山水画。他喜欢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性情。他一直相信自己置身于山水间,只觉得没有找到自己。每当明月窗前夜深人静,他感觉到自己在山水中跋涉的脚步。他时常追问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追上我自己?”他在梦中追赶着自己,在现实中又追逐着自己的梦。在他艰辛的游历中,他的作品俨然是一个被缩小的世界,大千美景浓缩于一幅幅画中。

查世煜作品赏析
画山水画心灵
笔墨是中国画的精髓,画中三昧,舍笔墨无由参悟,笔墨精神千古不移。查世煜先生是一个肯于钻研和探索的人,在理论研究和书画的创作实践上,他既忠于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又善于将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融入到作品当中,从内容到形式,从细节到整体,无不彰显出一份独特的风情。

查世煜作品赏析
《峡江情》从实中入心入笔,山与山有变化,水与水有升华,在山中寻找水的思想,在水中挖掘山的灵魂,在云中提炼山水的默契,从山到水到云,既要体现出山的伟岸,又要抒写水的激流,还要表达云的多姿多彩。1994年夏天,他陪北京的客人去三峡采风,当时被三峡的景色陶醉。作品出来后,被公认为:“这是最能反映三峡美的作品,既有动感之美,又有静态之灵。”

查世煜作品赏析
《山村古屋》是查世煜先生2003年完成的作品,画中“突出”的古屋,小河、小船、牛棚,反映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查老家乡的情景。近景与远景,山与水层次分明,给人有一种思乡之情。传统山水画中,画家一般通过匀直线条表现建筑,而他对“木屋”的创作有自己独特技法,写意中带着工整,工整中透着洒脱,信手一画,就栩栩如生。同时,画作构图巧妙,建筑物与山石、河水等结合得古朴自然,整体又气势宏大,局部精细耐看,房屋线条精细,法度严谨,比例得当,水纹用线流畅、生动。画中非常注意对取与舍、虚与实的处理,描绘古屋时,刻画尤为写实,而描绘周围景物时,他采取以虚衬实的手法,衬托出楼阁的优雅。一直舍不得出手这幅画,因为那是一种童年弥足珍贵的记忆和对厚重历史的品味。

查世煜作品赏析
“《水乡情思》画中的山是桂林的山,水是江南的水,船是古时的船。”查老介绍说,“构思缘于在湖北黄石大冶黄金湖住了一个晚上,当时心情特别爽。那是2007年9月的一天,就想画这幅画,觉得大冶的山不是那么奇、险,就用了桂林的山,选取了古老的意境,画完后,很多人一眼就认出是黄石大冶黄金湖,结果这幅画画了好几幅,供不应求。”假设你置身于画中,无论把自己扮演成苏轼还是李白,那种浪漫的情怀便已注入文化的基因,这就是艺术对于临古之心的唤醒。

查世煜作品赏析
为了完成《东湖春色》,2011年春天,查老前后5次到实地采风,几易其稿发现跟实景差别较大,经过反复修改才满意。他一直认为,作品既要出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同时还要上升到艺术的高度。“难度在哪里?最难的是水和云通过水墨把画的透视关系表现出来,这样画面可以更好的看出实景的味道。”查老介绍说。画面超逸、洁净,给人以“笔头尘土渐无痕”之感,将东湖的高旷灵秀、宁静淡雅、绝美峻奇表现得分外有韵。故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西楚画派之风。
2011年,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某政委慕名找到查老,说中央领导要到酒泉视察,发射中心贵宾室需要一幅《万里长城》的画,最后在全国多幅名家的优秀作品中,查世煜先生的《万里长城》中榜。这幅作品抓住了人们心灵上的色彩之韵,建立起了心灵与心灵之间沟通与畅游的媒介,塑造出山水画中崭新的审美境界,凸显出一种大气磅礴的“万里长城”画面。

查世煜作品赏析



查世煜作品赏析

查世煜作品赏析

查世煜作品赏析
采访行将结束,记者与查老对话:怎么看待“艺无止境”?书画人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很重要。山水画,还有那些需要突破?第一,在现有基础上,从写实突破,写实跟摄影不一样,关键在写实和写意中寻找韵味。第二,作为湖北人,多画湖北有代表性的名山、名水、名镇、名村、名寺等。第三,为社会多作贡献。想成立书画方面的创作交流中心,为书画家、书画爱好者服务,诸如培训、交流、展览、笔会等。不仅要有特色,还要有品牌意识。
查老说:“创作之路是艰辛的,也是幸福的,不觉中领略了山水的美妙意境,不觉中分享了山水的人文修养,不觉中积淀了自己对于山水的独特感悟。她让我的人生获得了别样风景。对山水,我既是跋涉者,又是记录者和创造者。忆往昔,多少次舟车劳顿的户外旅行,我与不期而遇的山水相伴而欢;多少个不眠的灯火通明,我溯源内心的山水,让她化蛹成蝶重获新生;多少次寻觅山水的艺术哲理,我苦心孤诣无路可寻,身心疲惫无人可诉……如今,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又仿佛创造了我。告别往昔,再次跋涉书山,只有不断的行旅和创造,不管何时才能到达我的圣地,至少是对内心最富真诚与最富希望的表达。”“来生,绘画依然是我的最爱!”——这是查世煜先生对绘画人生路的浪漫畅想与美丽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