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农场转型 最大“飞地”变“宝地”
刚刚出锅的5种米饭都香气扑鼻,究竟哪一种更好吃?2019年10月19日上午,一场颇有新意的米饭盲测品鉴活动,让观众品尝到双河新米的鲜香。当日,2019年喜获丰收的北京市双河农场首次千里进京发布新米,同时也带来北京“飞地”在黑土地上转型升级的喜讯。
本次新米上市发布会的主题是“共品双河新米,鉴证好米芳香”,以产品展示、大米品鉴、品牌推广、市场销售为主旨。发布会共发布了长粒香米、尚品稻花香、稻花香尚品贡米、双河之梦、双河之星五款新米产品,其中双河之星、双河之梦为日本水稻种植技术新米。发布会现场集团副总经理、京粮集团总经理马俊为本次发布会送上了诚挚的祝福,农场领导曾浩致欢迎辞,农场副场长朱兴华、双河米业经理毕克龙分别就农场水稻种植、全产业链模式和大米生产加工工艺、新米上市产品等内容进行了介绍。日本水稻种植专家结合在农场成功种植并推广的日本水稻品种和种植技术,讲述了“一粒米从种到收到变成米饭的全过程”。米业公司还与多家经销商举行了现场签约仪式。
发布会现场进行了大米品鉴环节,工作人员精心蒸制了五款米饭,让现场嘉宾感受双河新米的鲜香劲滑和久违的饭香。通过现场嘉宾、观众认真公正的品尝和鉴定,评选出今天新米上市发布会最好吃的金牌大米——尚品稻花香。同时,集团董事、副总理经理司京成为米业公司颁发2019金牌大米荣誉证书,集团副总经理、京粮集团总经理马俊为米业公司颁发金牌大米奖牌,现场所有领导、嘉宾和观众共同见证了颁奖美好的时刻。
(双河农场首次进京发布新米)
北京在外埠有两块“飞地”,一块是位于天津的清河农场,一块是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的双河农场。后者总面积达54万亩,比整个北京市丰台区面积还要大,是北京最大也是“飞”得最远的一块“飞地”。
(双河农场俯瞰图)
双河农场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松嫩平原之上,拥有寒地黑土耕地40余万亩,因音河与阿伦河环绕而得名。农场始建于1956年,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农场隶属关系和职能曾几经变革,但劳动改造和生产经营的任务一直没变。但农场发展曾陷入困境,在最困难的时候,农场收入连职工工资都无法支付,一度导致生产停止。“飞地”几乎变成废地。
转折出现在2012年。当年北京市出台方案明确,将双河劳教所生产经营部分即双河农场交由首农食品集团经营管理,将双河地区发展纳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农场来说,这是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转型机遇。
(双河农场稻谷丰收)
很快,30万吨/年稻谷加工及综合利用项目、京双粮库20万吨扩建等5个项目先后启动,双河农场开始高起点加速升级。据介绍,7年来北京持续加大对农场的投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总投资近10亿元,建设16个项目,维修450公里农田道路,整理近24万亩水田。
(双河农场一望无际的稻田)
“经过这些年的投入建设,农场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新格局。”负责农业生产的副场长朱兴华见证着农场巨变。农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大豆,年产优质粮食达25万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土壤肥沃,水源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水稻成为双河农场的主角,40万亩的耕地中,水稻面积就达23.7万亩。
(双河农场稻田)
“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大米的需求,农场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双河农场场长曾浩告诉记者,近年来农场全面提档升级水稻全产业链种植模式,已实现从籽种、催芽、育秧、插秧、作业、田管、收获、储存、加工、销售“十统一”。
2016年,农场就开始与日本水稻专家联合,在双河地区试验和推广种植日本北海道水稻品种,向有机、高端大米市场进军。这一尝试也开始结出硕果,在此次进京推介的5款新米中,就有“双河之梦”和“双河之星”两款由日本种植技术产出的新米。
(双河农场迎来丰收时节)
按照定位,双河农场未来将打造成为首农食品集团现代农牧生产基地、绿色安全有机高端农牧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首都“米袋子”的保障水平。与此同时,农场还将从单一种植转向种养结合,实现从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型。在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60多年历史的老农场正在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