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战线展风姿
——记陕北矿业公司劳动模范郑永雷
郑永雷,自信阳光,积极乐观,是红柳林矿业公司掘进战线上的优秀班组长。五年来,他带领班组职工在多变的地质条件下,创造了零轻伤、零三违、零隐患的“三零”目标,多次获得集团公司、陕北矿业公司和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先进班组”。但是,在别人眼里,他又是一个“倔强”的人。
心里想着安全
“班组安全管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班前预测预想要到位,现场安全防控要跟进,班后安全分析要及时。”在谈及班组安全管理经验时,他用简短的三句话告诉笔者。
自2009年4月来到连采一队以来,郑永雷一直从事连采机司机的工作,一次次的事故教训警示他,一定要将班组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2014年担任生产班班长以来,他重点抓安全、抓节点、抓盲点,利用班组安全培训,规范岗位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促进了全员安全行为的养成。
在班组内,他每月定期组织职工召开三次安全分析讨论会,分析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突发事件的形成和防范措施,相互借鉴学习,制定班组各岗位和零散作业的落实措施,逐项落实排查。面对难以管控的风险点,他始终跟进在现场,紧盯在岗位上,不放过每一项作业中的安全隐患点。五年来,他所带领的班组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轻伤及以上事故。
眼里盯着进尺
安全高效掘进,一直是红柳林矿业公司针对掘进一线提出的效率、效益双提升的奋斗目标。
作为掘进一线的班组长,他深知:要想进尺上的去,设备必须正常转。2019年7月26日四点班,连采机启动进入不了主界面,导致全班停产。检修工、跟班队干多次排查仍然找不到原因。此时,他休假刚到家,接到电话后,立马驱车赶了回来。经过2个多小时的排查,更换模块后,恢复了正常生产。随后,他又开始对进口模块进行程序更新,整整12个小时没有休息。
为解决连采工作面齐头,连采机进刀机身不稳,造成工程质量差的现象,他带领班组率先在连采机掘进时留设1-2米单刀,避免了因机身不稳、定位跑偏出现的工程质量低、二次修帮等问题,工作效率提升了2倍以上,年创造经济价值150余万元。此外,他主创的连采机变频器加装电容,彻底解决了进口连采机因电压整定与国内标准不同而导致无法启动的故障,在国内尚属首例。
在他的带领下,2018年,该班组创造了单日掘进47米,刷新了陕煤集团单班单进新记录。他本人先后荣获红柳林矿业公司“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手里握着“教鞭”
“连采机自动闭锁时首先要检查变频器是否异常。”
“连采机调机时,拉移随机电缆人员必须距离机组保持5米以外。”
这是郑永雷现场指导的画面,也是他为连采二队职工专门传授设备使用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的缩影。
2019年,该公司为刚刚成立的连采二队配备了一批新进的连采施工工艺配套设备,包括连采机、梭车、破碎机、两臂和四臂锚杆钻机等,但“一机双巷”掘进工艺及设备的安全操作,成了他的“心头病”。
他主动请缨来到连采二队,充分了解现有掘进施工、支护工艺、设备使用、从业人员岗位配置等情况,制定了施工优化方案。针对连采机单巷掘进效率提升的主要矛盾,他带领班组职工反复讨论、现场实验,从设备、人员、施工工序、地质构造等诸多方面入手,逐一分析、逐项解决,成功解决了进尺少、支护慢等难题,为“一机双巷”施工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通过三个多月的实地指导,连采二队从最初的月单进500米,到突破1200米的新纪录,实现了安全生产势头旺、掘进进尺创新高、工程质量达标优、支护线性管理好,他用千米巷道书写了掘进战线的“陕煤”风姿。(袁普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