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味
伴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新年姗姗而来。在这亮晶晶的日子里,枯黄的大地被泼了一层活泼而又耀眼的中国红,喜悦的柔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哪怕你此刻有点疲惫,也顾不得疲惫了。
“过年好呀!.......”诚恳的祝福传递着吉祥的美意,人们喜笑颜开地回问着。红灯笼在风中欢快摇曳,大大的“福”字挥发着神采,连周围的空气都跟着跃动起来了呢。这一天,鲜红的对联托着人们的希望与喜悦装点着农家干干净净的小院儿。谁家大门上的石狮子戴了崭新的红布条,莫名地增添了神气。一对对唇红齿白,笑嘻嘻的胖金娃娃年画给暗黑的窑洞增添了活泼又亮堂的色彩。
晚饭前,奶奶迈着她的小步子,挥着大铁勺从东屋转到西屋,在院墙外又转一圈,大铁勺里躺着一块儿烧红的炭,浇进去的醋汁被烧的“咝咝”的响,整个院子里弥漫着烤焦的“香醋”味道。奶奶说,这是打醋碳,打好醋碳,赶跑了病菌,一整年都不会感冒。孩子们换上了漂亮的新衣服,蹦着跳着,总按耐不住那些得意劲儿。他们的兜里鼓鼓的,揣着好吃的、好玩的,相互之间比一比,乐一乐,东跑西跑顾不得回家。还没有到夜晚,各种花炮、鞭炮便此起彼伏的响起来了,仿佛新年在向山川告白,河流告白,人群告白。红色花炮的纸屑儿飘飘洒洒,将“福气”洒在积雪未融的山坡上,洒在光秃秃的树杈上,洒在人们的头顶上......这样的美好佳节,没有万不得已的事情,一家人自然要团圆的。辛勤了一年的人们,卯足了劲儿地犒劳自己。忙忙碌碌,和和美美,他们把一整年的辛苦都消融在那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里。自己生的豆芽,自己蒸的馒头,自己做的豆腐,自己炸的酥鸡肉丸子......一步一步仔仔细细的完成,丝毫不想含糊。母亲说,“年一定得过好,年过好了,一年都有精气神!”
随着响亮的一声炮响和母亲的呼唤声,孩子们奔跑着回家。围着一大桌平时极少能吃到的食物,他们开始大快朵颐。父亲解下围裙,不紧不慢得开启一瓶老酒,自己倒满一盅,也给母亲盛一小盅,细细地品,慢慢地咽,和母亲回味过往,畅谈未来,仿佛新的征程就平铺在脚下。吃完饭,一家人围在一起,聊着天,看着晚会,其乐融融。春节联欢晚会悠扬的歌声,跨年的钟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天边的花炮声......在天地这个绚烂纷呈的大舞台上奏出了令人难忘的交响乐。
虽说现在居住在城市,城市里的年味远远没有童年时候的浓厚,可我们还是注重仪式感,早早的置办了年货,给孩子们准备了新衣服,在新年里尽情享受不寻常的快乐。我会珍惜每一个新年,珍惜每一次团聚,让幸福永不走远。(刘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