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对称辩证法、科学观与学术评价标准
陈世清:对称辩证法、科学观与学术评价标准
提要:建立在对称辩证法基础上的科学观说明科学不可证伪,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数字经济为学术评价的实践标准提供了现实可操作的模式。
关键词:对称辩证法 科学 数字经济 实践标准 学术评价规则 范式转换 对称经济学
什么是辩证法?辨证法即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方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的发展有一个过程。辩证法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通过辩论达到真理,是辩证法发展的思辩阶段;第二阶段是揭示宇宙发展的普遍规律,是辩证法发展的实证阶段;作为思辩与实证相统一的第三阶段是前面两个阶段的综合,即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阶段。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阶段是本体论的辩证法,第三阶段则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思辩性与实证性相统一的辩证法即对称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阶段。 对称辩证法的产生是辩证法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辩证法,是科学观的哲学基础;对称辩证法,是科学真理观的哲学基础。根据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对称辩证法,科学是正确反映世界本质与规律的理论,包括正确的概念、命题、原理与理论体系;其对象是客观本质与客观规律,内容是科学本质与科学规律,形式是语言,包括自然语言与数学等人工语言。科学和科学真理是同义语。科学或科学真理的本质属性是正确性,可证实性是科学或科学真理的本质特征,不可证伪性是科学或科学真理的属性之一。根据科学反映对象的领域,科学目前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横断科学、纵深科学、哲学六个大类。在中华民族整体论的思维方式看来,科学是一个整体,科学不等于学科,也不等于分科,不同类别的科学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不同类别的科学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是跨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综合学科研究的理论依据。
根据上述建立在对称辩证法基础上的科学观,可以看出,学术观点可以不同,但真理只有一个;实践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检验是学术评价的根本规则。数字经济为学术评价的实践标准提供了现实可操作的模式。数字经济时代,与实践检验不相干的学术评价规则已经悄然改变。前互联网经济以信息为基础,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基础。数据和信息的本质区别:数据是对主体有用,主体筛选、加工后的信息。数字经济把不同观点、不同理论乃至不同范式的学术争论,演变为实证性的知识质量的鉴别、过滤、筛选、验证。以大数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数字经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正确理论与错误“理论”的直接碰撞;旧范式共同体对新范式科学成果采取的不接触、不评论、不承认的“三不”鸵鸟政策、掩耳盗铃我行我素自欺欺人的阿Q精神已经宣告破产,空间并列、近在咫尺的新旧范式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各说各话的局面被先进落后、有效无效、质量好坏的优劣比较验证所替代;民科—官科不着边际无休无止隔空对骂隔靴搔痒互秀肌肉,也变成了真刀真枪的短兵相接、真才实学的直接较量。在此对接—碰撞—比较—较量过程中,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正确的、先进的理论不但马上得到实践的验证,而且直接融入实践中,成为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中生根、开花、结果,其影响力自动生成;错误的、落后的“理论”直接淘汰,不管曾经多么光辉灿烂光芒万丈自我感觉良好,都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成为明日黄花。与错误、落后的“理论”一起淘汰的,是一切虚假、荒唐、与原创理论和实践检验不相干的学术评价标准。以传统经济为基础、和实践检验严重脱节的学术评价标准,必将被以数字经济为基础、和实践检验直接融合的学术评价标准所取代。
数字经济学术评价标准,是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实现实践对理论直接、精准检验并快速优胜劣汰的学术评价标准;其本质特征,是实践性、直接性、透明性、快捷性、精准性、公正性。数字经济不但带来新旧动能转换,而且带来新旧范式转换;不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且推动学术高质量发展,极大加快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信息过滤、知识净化、知识更新速度与新旧范式转换速度,大大缩短了新旧范式转换的过渡期,旧范式共同体试图一手遮天用各种莫名其妙的学术评价标准与似是而非的学术准入门槛阻挡新范式科学成果的推广与科学的发展只能自我边缘化与自我淘汰。数字经济,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没有时空距离,是驴是马牵出来溜溜瞬间完成,李鬼与李逵、假李逵与真李逵的鉴别也只要弹指一挥间——数字经济时代谁是真科学谁是伪科学一目了然,贴标签扣帽子炒概念头衔身份、劣币驱逐良币逆选择逆淘汰的学术评价规则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原创理论与实践检验成为学术评价唯一的、规范的标准。那种靠课题经费交版面费发表“论文”、交书号费出版“专著”,拉几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同行”装模作样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开个座谈会新书发布会、然后春风得意满面红光喜气洋洋跑个什么最高奖,找几个名为同行实为同伙、披着同行外衣的同伙写几篇貌似中肯一分为二、明贬实褒、名为批评实为表扬的评论文章来拉抬人气抬高学术地位扩大影响力的做法已经过时;靠行政手段操纵宣传工具社会关系网大吹大擂,表面上他吹他擂实际上自吹自擂或披着他吹他擂外衣自吹自擂、大肆吹噓大力炒作披纱带帽拔苗助长制造辉煌也只能昙花一现,吹起来的泡沫迅速破灭,影响力迅速归零。
对称经济学产生已经整整10年,十年来对称经济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产能过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常态、包容性发展、产业融合、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新增长点、数字经济、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现象解释、问题解决、趋势预测、发展模式设计方面发挥了其他经济学理论(如西方经济学含新古典经济学、新自由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精致市场原教旨主义、凯恩斯主义等在内的任何经济学流派)根本做不到的积极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对称经济学是正确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客观上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并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对称经济学的科学性、学术地位与社会价值就根植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实践之中。数字经济时代对称经济学的科学性不靠同行评价来确认;其影响力,也不是刊物级别、影响因子、SCI录入、引用率排名、同行评价标准可以衡量的。所以对称经济学不可能也没必要靠所谓同行评价,对称经济学也从来没有想过要靠所谓同行评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谓的同行评价就在一边歇着吧,对称经济学的科学性已经得到实践的验证,并必将在时间的长河中奠定自己的历史地位。
本文作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 中慧健河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上海邦泰经贸发展中心总策划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