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劳动人事争议 建良好营商环境
解劳动人事争议 建良好营商环境
流亭街道办事处地处青岛市北部中心,辖27个农村社区和10个城市居委会,总面积5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余万人。目前有生产经营企业1400余家,企业职工6万余人,商业、服务业经营业户6000余家,从业人员4万余人。近年来,随着社会劳动用工关系市场化、法制化、多元化、复杂化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街道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现有3名人员的基础上配齐办公场所、设施设备于2020年5月成立了品牌“老牛调解工作室”,承担了流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的具体工作, 2021年4月调解室正式挂牌并全面运行,同年,“老牛调解工作室”被评为青岛市第一家金牌调解工作室,牛赞光荣获山东省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称号并获山东省二级人民调解员调解资质,2022年流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老牛调解工作室秉承“惟公惟明,和谐民生”的工作原则,实现了从案件预防、咨询、受理、调解、办结的一站服务,并已逐步拓展至为欠薪投诉人代申请劳动人事争议方面的法律援助及协助投诉人在仲裁院、法院立案等工作事项。目前,老牛调解室主要承办“三平台一现场”的投诉调解工作,即:省市民声投诉平台、青岛市互联网+调解平台、国务院欠薪线索平台和现场投诉。2019年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100余件,追回欠薪450余万元;2020年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360余件,追回欠薪500余万元;2021年至今,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600余件,追回欠薪1600余万元,近3年来案件调解处结率达到98%以上。
针对目前复杂多样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老牛调解室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夯实基础。2020年4月,街道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通知》,明确了街道办事处、各社区、企业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设置、职责、程序、调解原则。街道办事处主任挂帅担任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各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由“老牛调解工作室”具体承担流亭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的调解工作。各社区依托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了调解组织,239家规模以上企业也结合工会组织建立了调解组织,按照辖域管理原则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咨询和调解工作。
(二)网格预警,研调结合。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实行网格化管理,划分了街道调解中心、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4050协管员三级网格,区分辖域,将预警关口前置,由网格协管人员每月定期采集汇总企业经营信息和工资、投保等情况,由街道劳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老牛调解室进行分析研判,对出现经营不善、裁员、拖欠工资一个月以上和不符合法定投保比例的企业随时进行检查督促整改并提前介入引导职工对欠薪采取取证、固证的应对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杜决了街道范围内群体欠薪突发上访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问题。
(三)群体欠薪,强化处置。本着讨薪有果的目标,老牛调解室实行了代支付追偿机制,对于欠薪无力支付或经营不善、逃逸的企业,由欠薪方给职工出具工资欠条,由园区、出租方收集欠条或直接代支付工人工资后在人民法院立案进行追偿;对劳务等公司没有固定资产且无钱支付欠薪的情况采取了诸如:上游公司工资代扣、总包代支付、工资欠条和介入资产监管等法律手段进行了追讨,成效显著,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体性欠薪追偿没有结果的重大矛盾问题。
(四)横联协作,强化提效。加强了与综治办、司法所、工会组织的横联协作,及时掌握街道辖域内的欠薪动态,并拓展了与城阳区内5家律师事务所之间的法务工作协作,在街道办事大厅设立了代申请法律援助工作窗口,抓牢法律援助律师和社会调解员资源,加强案件社会化调解立案的分流协作,降低了机关公务运行成本及可能对政府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避免了案件积压,提高了办案效率,逐步实现法律工作平台支撑力度,进一步增强街道一级调解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五)加强取证,多措固证。通过对企业单位欠薪事前、事中、事后的介入,采取工资欠条、对账单、委托代付协议、支付协议书、调解书及支付渠道证据等取证固证手段,确保在欠薪方拒不支付工资无法调解的情况下为顺利进入仲裁和进入法院立案程序坐实证据链,合力支撑提供法律依据,有效避免法律白条的出现。
随着劳动人事争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难度较大,其中新出现的一些特殊用工方式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层面难以界定。如网约车司机、外卖员、汽车司机与车辆所挂靠的公司等之间的劳动关系难以界定,劳动者难以取证,且即使取证后因为不在同一地区难以调解和立案裁决。“老牛调解工作室”将进一步依托加大对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无固定资产投入公司构建合法用工的制度、结合劳动监察监管加大对上述领域劳动用工过程中违法行为的处罚打击力度和仲裁裁决案件的网上宣传,使企业明白欠薪会导致额外增加支付成本,促使欠薪方能更加积极争取配合调解工作和规范用工,深入探讨实践并积极推动诸如:建立代支付合并滞纳金追偿、无固定资产投入的公司农民工欠薪支付专用账户等法律条例层面的可行性,力争从源头上、从街道基层有法可依的预防和杜绝劳资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