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清: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乡村振兴 ——用数字化实现科学招商(九)
乡村振兴是新增长点和我国经济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数字乡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根本途径。乡村振兴,就是运用数字化的理论、技术、模式和利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农村生态化、农业高效化、农民现代化,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文环境、营商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城镇化程度、人的幸福感方面实现农村和城市持平并后来居上。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前者是过程,后者是结果。数字乡村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经济弯道超车的切入点、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逻辑和历史的起点,也是我国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乡村振兴是数字经济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必须把数字化平台建设作为乡村新基建的范畴。数字经济通过信息对称、数据精确、结构精准使农村数据化、数据资产化、资源配置优化实现的“乡村振兴”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是包括绿水青山、生态土壤、生态种子、生态种植、生态产品、生态循环在内的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是农业的生态化升级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的本质是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知识的本质是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是数字经济的主导,数字经济本质上是智慧经济的载体和技术手段;数字经济之所以可以做到数据精确-结构精准,归根结底是靠人的智慧。所以数字经济的本质是智慧经济;作为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智慧经济形态的组成部分,是智慧经济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智慧经济是创新性知识在知识中占主导、创意产业成为龙头产业、创新驱动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的经济形态,是完整的、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形态。智慧经济形态由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组成,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使创新驱动由增长方式上升为经济形态。智慧经济形态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的经济形态,本质上仍然属于知识经济形态。智慧经济模式即智慧经济形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知识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促进资源整合与资源再生,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模式。智慧农业,是农业中的智慧经济,或智慧经济形态在农业中的具体表现。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后来居上、实现赶超战略的主要途径。智慧生态大农业是智慧经济模式在农业中的运用,是人的智慧在农村生产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产业形态,通过发展健康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再生农业、观光农业,建构以农产品深加工为龙头产业,以农产品粗加工为支柱产业,绿色农业、再生农业为基础产业;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的开发生产使用,农产品废料回收利用开发沼气、有机肥料,美丽乡村建设等为边际产业的农业生态产业链,实现人的智慧对农村资源的系统整合与产业结构提升,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化、农村生态城镇化,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分离大部分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实现精准扶贫,消除城乡差距,推动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平衡、经济可持续发展。智慧生态大农业是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的“全息元”,是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主要变现为:土壤改良、种子改良、产品功能提升、生态环境改善,更加符合安全、健康、幸福的要求。建立完整的、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生态大健康产业链,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
乡村振兴,就是要大力发展生态型经济。生态,狭义指人的生存状态,广义指一切生命的生存状态。由于人的生存状态离不开其他生命的生存状态,所以“生态”的完整定义就是以一切生命的生存状态为基础的人的生存状态。生态型经济:绿色、循环、低碳、以有利于一切生命的生存状态为基础的人的生存状态改善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以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为前提,生态自然以生态社会为前提。生态社会,即生态文明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社会,即高人类发展指数 、高社会发展指数、 高社会福利指数 、高幸福指数的和谐社会。不是以生态社会为前提的生态自然,只能是生态自然的异化,不可能真正发展生态型经济。要乡村振兴,必须生态社会和生态自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资源各具特色具备实现智慧生态大农业的有利条件。我国已经形成智慧生态大农业的雏形,具备系统化整合实现智慧生态大农业、形成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基础。
所谓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增量促存量,用稳增长来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其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用增量促存量、稳增长促发展实现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关键。用智慧经济模式在我国县域经济框架中根据实际情况理顺农村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关系,对我国农村现有产业和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提升现有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并衍生边际产业,更充分开发我国农村未开发产业资源,建构完整的我国农村智慧生态大农业系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规模效益,就是我国目前辐射面最广、牵动力与驱动力最强、使我国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智慧经济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知识的产业化,更重要的,在于知识产业的主导化和龙头化一一用知识和知识产业来统驭和改造传统产业,包括农业,使知识在传统产业中占主导地位。知识产业主导化和龙头化的知识经济就是智慧经济。智慧经济形态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发展智慧经济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只有智慧经济才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可操作模式。作为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农业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中国发展智慧农业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只有智慧农业才是实现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可操作模式。建构完整的我国智慧生态大农业系统可以充分开发我国产业资源,提升我国产业结构,充分实现我国县经济的规模效益。属于生物工程的农产品系列深加工,具有科技含量多、附加值高、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特点。以生物医药为龙头的农产品系列深加工作为智慧生态大农业的核心项目,体现了知识农业与绿色农业、知识经济与特色经济的有机统一,将取得 “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片群众、绿一域神州”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智慧生态大农业使农业生态化、系统化、立体化、知识化、文化化、高端化,为城市生态化提供衔接点与平衡点,形成我国农村与城市在生态化基础上的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稳增长结构,将推动全国产业结构全方位升级,使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资源各具特色具备实现智慧生态大农业的有利条件。我国已经形成智慧生态大农业的雏形,具备系统化整合实现智慧生态大农业的基础。中央有关部门在“十三五规划”与“一带一路”框架下为我国推行智慧经济提供政策支持,使我国实现智慧生态大农业具备政策、政府、智力、资金资源优势。我国学者、企业家也有相当成熟的智慧生态大农业的思想理论准备与运作基础。
我国发展智慧生态大农业的运作步骤:
1、用智慧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带动智慧生态大农业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带动技术开发,软技术开发带动硬技术开发;用智慧经济的科学范式主导智慧生态大农业的经济模式,智慧生态大农业的经济模式主导智慧生态大农业的高新科技园区,智慧生态大农业的高新科技园区辐射农村智慧生态大农业的区域经济。智慧生态大农业必须智慧先行、知识先行、理论先行、模式先行。
2、举办全国性和区域性“智慧生态大农业高峰论坛”,组成用智慧经济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权威性、专业性、务实性、高效性团队,成立“智慧经济—我国智慧生态大农业”规划思路讲师团全国巡讲,进行智慧经济—智慧生态大农业权威理论解读,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应用策划,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为我国各地政府和企业运作智慧生态大农业模式、提升我国产业结构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县域招商引资提供理论指导、智力支持、数据库、舆论准备与产业链整合通道。
3、各地由政府牵头、企业合作建构智慧生态大农业数字化平台,建立智慧生态大农业高科技园区,作为有产业链整合、示范培训性质的生产-招商基地,使智慧生态大农业高科技园区在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方面起牵头作用,使高科技园区开发出来的科技成果能多层次、多方面地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建立技术员包片联户制度等多种形式对农户推广先进的增产、增收技术,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增强他们的生态意识,形成智慧生态大农业的创业型组织,建构智慧生态大农业的主体基础。
4、以数字化平台和各地因地制宜的智慧生态大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为基础,通过企业孵化带动智慧生态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公司制”、“公司+基地制”、“公司+基地+农户制”的企业化、公司化、集团化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引导、主导、提升农业产业化,使农业产业化项目及相关项目上规模、上档次;借助合同契约、保护价和按股分红等办法,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通过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合同保证、系列服务、电脑控制,使分散的农户商品化、专业化、系列化、现代化,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和立体化经营格局,建立分散化与集约化相统一、小型化与集团化相统一的农业企业化股份合作制模式,使种养加相配套、产供销一条龙、科教农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对我国智慧生态大农业进行系统的企业化开发运作。
5、以县域经济为智慧生态大农业运作单元,建构、理顺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的关系。龙头产业带动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牵动基础产业。边际产业与辅助产业同步进行。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基础产业、边际产业、辅助产业之间由一元到多元再到多样的项目系列排列组合完全取决于项目之间的科技含量和知识、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层次关系,通过自上而下、举一反三、纲举目张的运作最大限度实现招商引资的边际效益与规模效益。
6、以我国成功的智慧生态大农业为基础,设立“中国智慧生态大农业基金”,通过数字化平台建立统一标准的大农业数智、资源、运营、交易、物流、风控、服务、结算中心,为在全国推广智慧生态大农业提供算力与资金支持。以智慧经济与智慧生态大农业模式的知识结构更新带动资本结构更新,用资本结构更新带动资产结构更新,用资产结构更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以知识运营为主导、资本运营为核心实现知识、资本、资产、产品运营的统一。
智慧经济-数字经济必然带来全球经济的重新洗牌,因而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后来居上的大好机遇。我国大部分人口是农民,大部分地区是农村;农业不仅是基础产业,而且是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必然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高科技给农产品带来高附加值,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必然给投资智慧生态大农业带来高回报。在投资、消费两方面均低迷的今天,智慧生态大农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的新的投资热点,同时将开发出农村这一最广阔的市场,从而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在工业发展带来生态危机的今天,智慧生态大农业的发展将给人类重新带来生态平衡。智慧生态大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一致性,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将成为人类二次创业的起点。
陈世清简介:男,中慧健(厦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理论家、思想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逻辑学家、教育学家、理论物理学家、作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学者、企业家,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管理学创始人,中国第一个拥有自己的哲学范式、经济学范式和原创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原创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真正的经济学家,被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其创立的对称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被权威媒体认定为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建立在新的范式基础上的经济学原创基础理论。陈世清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擅长跨学科研究,因拥有自己的范式而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通过理论与理论、实践与实践、理论与实践的大跨度碰撞跨学科出成果、出跨学科成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从未交版面费)数十篇管理学、经济学、哲学论文,论文多次转载并多次获奖。在中央级、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多次再版,从未交出版补贴或自销包销)《中国经济解释与重建》、《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对称经济学》、《经济领域的哥白尼革命》、《和谐经济》、《幸福经济》、《稳定型经济》、《再生型经济》等五十多种著作。意欲创立新学科——知识运营学,推动形成新产业——知识运营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作出创新性成果,已被编入美国《世界名人录》等20多种名人辞典。信仰:科学社会主义。